<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旅游 > 天水文旅 > 正文

    政策好,還要自己奮斗——武山縣文旅局精準扶貧入戶記

    3月21日,來到武山縣馬力鎮堡子村李高家,這是2018年的脫貧戶。

    李高一家五口人,三個大人在家,兩個孩子在外。他父親77歲,在兒子、媳婦的照料下安享晚年。李高已屆知天命之年,有自立之志、自強精神,能吃苦,顧家眷,利用農閑務工,一年也掙二萬多元。妻子張平心性溫和,賢淑明理,五年前曾患耳病,現已基本恢復。村里給她一個打掃巷道的公益崗位,他每天盡心盡力清掃干凈。

    圖片4.jpg

    李高一家日子原本過得清凈,可是2015年妻子的一場大病,把這個家拖到了貧困的深淵。兩年來看病花費達10萬元,還要供給兩個兒子讀書,生活的重負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更揪心的是張平被診斷為耳癌。就在一家人近乎絕望之時,精準扶貧的東風吹進了山村,吹進了他們家,一縷陽光照亮了他們的心。

    李高家列入精準扶貧戶后,不但享受了各種優惠政策,幫扶人員還經常上門做心里調節和情緒疏導工作,講解扶貧政策,緩解思想壓力,拉家常話桑麻,鼓舞生活信心, “志智”雙扶,讓他感受到生活的溫暖。而且看病優惠,應報盡報,兒子上大學有助學貸款,負擔一下子減輕了好多,一家人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鼓起了生活的信心。

    張平說:“國家政策太好了,那兩年看病花銷大,兩個孩子要上學,丈夫要種地,又要照顧我,還要掙錢湊錢,真是難心死了。要不是政策好,我看病的錢都報銷了,孩子有助學貸款,真不知怎么過來,或許我早都上山了。”她逃出病魔的掌心,振作精神,教育孩子鼓勵丈夫成了她的功課。他說,政策好還得自己努力,只要能動彈就不能靠國家養活。

    張平家的兩個兒子都很優秀,2019年大兒子大學畢業后簽約新疆庫爾勒的一家石油公司,薪酬可觀。同年,二兒子在甘肅某部隊轉為士官,月薪八千多,兄弟倆和他們家成了村里人羨慕的對象。五年前一個貧病交加的家庭,生活窘迫,舉步維艱,在精準扶貧的雨露中成長壯大。現在,他們在人生的大舞臺上譜寫生活的樂章,走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還記得你兒子2017年除夕向我發的信息嗎?他說全村人每年想看春晚的時候,村里就是一片漆黑,而城里、馬力鎮上燈火通明,你們能不能上報解決?”我問。李高笑了笑,說:“記得,那幾年一到集中用電的時,變壓器就帶不起了,夏天打麥機開不起,過年燈泡照不亮。現在好了,正月里能看電視,三個房子的燈都亮得很,還有院燈,而且今年又要換大變壓器了。”

    張平夫婦倆說,精準扶貧以來,村里道路硬化了,告別了風來土起、雨后泥濘的日子。自來水入戶了,排隊擔水甚至為了吃水兩村發生糾紛的事也成了歷史。鄉村舞臺和老年活動室建成使用了,大家的精神文化得到了豐富提高,村容村貌也整潔了好多。總之,從生產生活到人的精神思想各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把老人照顧好,媳婦的身體保養好,你們父子三人就像三駕馬車在跑光陰,這日子越過越甜了。”我又提了個話題。李高說:“精準扶貧讓我們家過上了好日子。政策好,還要自己往前跑。國家能管一陣子,但不養懶漢一輩子。前年村干部問取了低保同意嗎?我說同意。自己掙的錢使用實在,靠勞動掙來的家業,走到哪里都有底氣。”是的,政策好,也要靠自己奮斗。

    在脫貧攻堅的日子了,他們經歷了艱難困苦,也收獲了希望和幸福,正邁步全面小康生活。

     

    來源:武山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