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綜合 > 正文

    技改“新火苗”點燃創效新引擎

    技改“新火苗”點燃創效新引擎

    “這個電纜回收裝置效率就是高,不到30分鐘,近千米的70平方電纜便回盤完畢。”5月7日,陜北礦業中能煤田公司機修廠內,一群技工們圍著副廠長梅斌技術改造的電纜自動回收裝置贊不絕口。

    在該公司,井下工作面回收上來的各類電纜都會放置到機修廠進行保管?;乇P時,在空置的電纜盤左右兩側搭建放置兩個三腳架,進行人工回盤。遇到鎧裝粗電纜便會費時費工,為了安全起見,便會把電纜就地放置保存。為了有效減少作業人數和場地閑置,提高工效、安全系數和場地利用,平時愛鼓搗電器和機械發明的副廠長梅斌上了心。畫圖測量電機功率匹配配對應齒輪,與加工焊接支撐平臺同步進行,不到四天的工夫,制作出了電纜自動回收裝置。

    “以前回收鎧裝粗電纜,首先要2、3個人先費力的把電纜頭塞進固定槽內,在有6、7個人相幫著滾動電纜盤,一個人還要防止電纜跑偏。”在現場,梅斌介紹說。“現在就不同了,只需要2個人,把電纜固定好后,按下機器啟動按鈕,回收人員只需看護住電纜走向便可輕松完成。以往千米電纜8.9個人一個班完成的工作量,而今只需2個人30分鐘左右便可完成。”

    據了解,類似于這樣的電纜回收裝置在市面上還很少見,按現場各類工時費折合計算每次能節省0.3萬元。疫情防控期間,該機修廠面對技術骨干緊缺,對外購置設備不便的實際,積極開展“迎驗收提產能增效益”為內容的降本增效主題勞動競賽活動,不斷加大設備的修復再利用和技術革新力度,增強干群成本意識和增效意識。

    “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在技術創新、修舊利廢方面共完成10多項,其中僅火車平煤裝置就為企業節省50多萬元。”提起該廠的技術創新帶來的經濟效益,廠長楊松如數家珍。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創效 火苗 引擎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