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北京古玩市場的經營秩序逐漸恢復正常。近日,記者實地走訪了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華夏古玩城、弘鈺博等多家古玩城發現,古玩市場復工良好,七成左右的商戶已開門營業,但市場人氣的恢復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復工后的“失落”
在對多家古玩城進行實地走訪后,記者發現,古玩城管理方在疫情防控方面并未松懈,基本都在顯眼位置標注了入場須知,對入場流程也有嚴格執行,并設有專人負責。
“不管是商戶還是訪客,都需要查看北京健康寶、測量體溫登記之后,才可以進入古玩城。”北京古玩城的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古玩城C座還在各家商戶門前張貼了《經營單位疫情防控公示表》和《消毒記錄》。“跟以前相比,現在入場流程確實復雜一些,但也能理解,都是為了市場運營有序進行。”采訪的多家古玩城商戶中給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
然而,正常營業之后并沒有迎來期盼中的市場復蘇。楊先生是北京古玩城的老商戶,他表示像今年疫情這么嚴重的市場情況還是第一次見到,“北京古玩城是3月15日復工的,這幾個月來基本沒有什么客人。現在最大的擔心是,不知道這種情況會持續到什么時候”。
對于古玩市場疫情之后的發展前景,全國工商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會長、中國古玩研究院院長宋建文并不看好,“古玩城的開業率普遍表現得不錯,平均在七成左右,有的古玩城可能更好一些,但總體來看市場情況并不理想,古玩不是生活必需品,同時古玩市場在疫情之前已經處于行情大幅下滑的狀態,所以這次疫情等于是雪上加霜。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他不確定因素,對行業的影響不會是一年半年,起碼要到明年下半年才會有比較清楚的答案”。
減租是救命稻草嗎
“北京古玩城已經減免了兩個月的租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商戶經營的壓力。如果未來市場情況依舊不夠樂觀,這樣的減免可能還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從商戶角度來說,更加希望古玩城與商戶一起把人氣做起來。”楊先生說道。
天雅古玩城有商戶表示,暫時還沒有聽到古玩城因疫情減免房租的消息,這幾年的租金一直是交一年送半年,相比之下還是可以接受的。疫情期間通過維護原有的客戶群,也能基本實現收支平衡。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老商戶主要依靠的,更多是多年來積累的忠實客戶。對于剛入駐的商戶來說,壓力會更大,有些商鋪已經貼出“轉讓”,畢竟,在看不到復蘇前景的形勢下只能放棄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疫情出現得太突然了,春節前剛把一家店盤了出去,沒想到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楊先生表示。其實這種現象并不少見,因為春節前后是古玩市場商鋪轉手比較頻繁的時期,一些熱門位置的店鋪甚至還得交納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的轉租費。如果接盤了目前只能放著,看下半年市場怎么樣再做打算,因為疫情發生后,即便再優惠,短時間內也很難再轉出去了。
宋建文強調:“租金減免這幾年古玩市場一直在做,疫情之前也在做,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古玩市場業態是一個延續了多年的老舊業態,是一個受眾面非常小的業態。我認為,古玩市場的出路,唯有縮小經營規模,進行必要的業態調整,才能走出目前遇到的瓶頸。”
古玩城轉型
唇亡齒寒,在商戶出現經營困境或撤離潮的時候,壓力也會傳導至古玩城經營方,尤其是那些并非自持產權的古玩城。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各大古玩城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空置”現象,華夏古玩城還貼出了還有少量余鋪對外招租的公告,免物業費,免衛生費,免冷、暖氣費。“空置”問題,這是每個古玩城都不想看到的情況,但也是不能回避的問題,因為商戶是市場冷暖最直接的感受者。如果空置率超過一定比例,就需要古玩城管理者在運營思路上作出及時、有效的調整。
在宋建文看來,“古玩城業態轉型是大勢所趨,即便沒有疫情也同樣需要轉型調整,原因主要是古玩市場的政策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的古玩市場發展實踐一再證明:只有站在改革開放的角度研究古玩市場政策,只有站在市場經濟的角度研究文物資產的運營管理,才能真正破解古玩市場發展的難題”。
從現實情況來看,有的古玩城已經開始轉型,比如降低古玩的比例,增加珠寶、玉石、文玩等大眾類板塊的比重。同時,一些古玩商戶也在嘗試轉型,比如從傳統私洽轉到線上交易、視頻直播等。那么,隨著藝術品電商時代的到來以及直播帶貨等新興模式的出現,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古玩市場當下所面臨的問題,為古玩市場的發展帶來新的路徑呢?宋建文表示,“線上交易、線上直播,為當前古玩市場的冷清局面帶來了活力,但多數成交標的都是工藝品和中低檔古玩藝術品。由于古玩藝術品交易帶有藝術品消費、收藏的特殊性,所以還要在線上交易、線上直播的基礎上進行更多角度更多層面的探索”。
(記者 徐磊)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