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把閉塞小盆地打造致富“聚寶盆”
中鐵十八局集團修筑致富路助力毛南族自治縣脫貧
中鐵十八局集團貴南高鐵二標修建的施工便道,通過打通的東山隧道連接環江縣東山村扶貧產業園(周波臣 攝)
廣西環江電(伍振 羅學鵬 葉慧)“今年5月,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們作為環江縣脫貧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很激動。我們一定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和鄉親們一起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再接再厲,繼續奮斗,讓日子越過越紅火!”中鐵十八局集團貴南高鐵二標項目經理兼黨工委書記薛喜平回憶起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的關心,心情澎湃。
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縣(簡稱環江縣)是毛南族的世居發祥地,環江喀斯特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但是,“草帽能蓋地、一里掛九梯”,這樣的自然條件也給毛南族同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擾。毛南族自治縣周圍大山環繞,被稱為“石頭上的森林”,由于大部分村屯山高路陡,交通基本靠走,貨物全靠人挑、馬馱,群眾生活極其艱苦。
環江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這些年來,國家在交通項目、資金安排上給予環江縣很大支持。貴南高鐵是廣西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也是國家“十三五”交通扶貧“雙百工程”16個鐵路項目之一。這條高鐵正好穿過環江縣,并在環江設有車站。貴南高鐵建成后,環江縣老百姓坐高鐵,1小時能到南寧、貴陽。
目前,承載著毛南族老鄉期盼的“致富路”——貴南高鐵正加緊建設。貴南高鐵廣西段最長的一座隧道——九萬大山4號隧道全長15485米,隧道區地質復雜、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日前,習總書記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脫貧作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點。習總書記的話語激勵著中鐵十八局集團全體參建人員,爭分奪秒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全力加快工、料、機等各項資源的供應,確保施工有序推進。為克服隧道施工洞內場地狹小、工作面交叉作業等困難,施工企業優化施工方案,以工序零銜接和負搭接的施工方式,提高施工效率,目前九萬大山四號隧道5個作業面掘進速度由原來的每天15米提高到了每天23.2米,截止到5月27日,累計開挖已突破4.92公里。
薛喜平介紹,中鐵十八局集團貴南高鐵二標項目部自2017年12月進場以來,時刻關心當地扶貧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助力當地脫貧攻堅。項目部堅持“即授人予魚更要授人以漁”的扶貧思想,打出就近招工、就近采買、技能培訓等“組合拳”。特別是結合“要致富先修路”的扶貧模式,借助修建高鐵的良好時機,大力修建施工便道,一方面方便貴南高鐵建設,另一方面也“打通”了當地村民的致富道路,使外面的產業進的來,當地的農產品出的去,為當地的扶貧產業提供了極大地便利。
環江縣川山鎮東山村扶貧產業園位于中鐵十八局集團貴南高鐵項目經理部建設的九萬大山二號隧道出口處。該地屬于山間小盆地,總面積120余畝,地勢陡峭,因為道路不通,進出都要經過幾公里崎嶇陡峭的山路,進出非常艱難,投入和產出曾不成正比。
為將此地與外界有效聯通,助力脫貧致富,中鐵十八局集團項目部一進場就大力修建便道,將原有的“羊腸小道”加寬、拉直,并在東山村打通了東山隧道,此隧道直通產業園,大大減少了通往外界的時間。中鐵十八局集團貴南高鐵二標項目黨工委副書記周波臣介紹,項目部借修理棄渣場擋墻的機會,在產業園里修建了1300多米長,4米多寬的“陽光大道”,方便產業園車輛運輸農產品出入,也為現代農機的進入提供了條件,為產業園用上先進的農耕機創造了條件。 目前在此處累計鑿山開路修建了全長三公里多的便道,為扶貧產業園的修建提供了先天條件。這些基礎道路的貫通,徹底將這塊貧瘠小盆地變成了脫貧致富的“聚寶盆”,為農產品往外運輸提供了“綠色通道”,更將當地的脫貧農戶送上了一條又寬又快的“脫貧大道”。如今,運輸農產品的車輛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眼看小盆地變“聚寶盆”,東山村村支書陸國化喜上眉梢:“以前進出要爬幾公里山路,借著貴南高鐵‘致富路’,打通了通向外界的陽光大道,我們致富更有奔頭了。”
致富的故事還有很多。日前,在中鐵十八局集團貴南高鐵項目部與所在地環江縣川山鎮黨委舉行的就業扶貧簽約儀式上,小韋與同村15位青壯年拿到了建設貴南高鐵的“通行證”。經過項目部組織的崗前培訓后,他們正式成為貴南高鐵建設者,今后不僅能在家門口修高鐵,每人每年還能為家里增加不少收入。
小韋所在的川山鎮位于廣西和貴州兩省交界處,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一些村民生活不是很富裕。該項目部積極推進“企地共建、精準扶貧”,不僅給貧困村民提供就業機會,還通過一系列暖心措施改善當地村民生活條件。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交通重大項目征地拆遷工作指揮部為此還授予中鐵十八局集團“貴南高鐵路地共建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感謝中鐵十八局,不僅為我們修鐵路,帶我們走出大山,還教給我們技能,讓我們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拿到用工合同的川山鎮村民小韋感激不已。
“因為路不通,每年看著蔬菜爛在地里也沒法,中鐵十八局修好了路,還買我們的蔬菜,真是好單位??!等我兒子畢業了,也要加入中國鐵建!”村民老李和小韋一樣受過項目部的幫助,每次項目部人員來采購,他都拉著采購員的手,不停致謝。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是我們國有企業應盡的責任,不能單靠捐款‘輸血’,還要扶智‘造血’,讓貧困戶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走出貧困,走向富裕。下一步我們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好,鞏固脫貧成果。”周波臣深有感觸地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