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藝術 > 推薦 > 正文

    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滬上

    原標題: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滬上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來了

    “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余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

    魯迅曾說:“關于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 “浮世繪三杰”。

    日前,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這是迄今為止國內最大規模、最全的浮世繪藝術大展,140余幅經典原作基本涵蓋各個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梳理了浮世繪的發展脈絡。透過這個展覽,觀者增進對日本文化、風情、藝術了解的同時,也可以從浮世繪的傳播途徑中直觀感知全球化時代藝術的跨文化傳播所帶來的奇妙效應。

      吸收明清版畫技法,從黑白單色走向“錦繪”

    浮世繪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它興起于江戶時代,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戲劇,鮮活地表現社會百態和風俗民情,被稱為江戶民俗的“百科全書”。

    菱川師宣被公認為是浮世繪的創始人。進入展廳,便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上野賞櫻圖》。“這是展覽的第一幅作品,雖然黑白色看上去不起眼,但非常珍貴,代表著浮世繪的源頭。”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潘力透露,浮世繪最初是借鑒中國古代木刻版畫的手法,制作出版小說插圖和民間故事的繪本。最開始,單幅版畫只是黑白單色,隨著中國民間版畫不斷流入江戶,多色套印的版畫插圖開始出現。在畫師們的合力下,終于制作成功的彩色套版浮世繪,商家用京都出產的精美錦緞來形容,“錦繪”作為浮世繪的別稱由此得名,浮世繪從此真正開始煥發光彩并進入興盛期。

    “這是國內第一次從歷史的視角策劃的浮世繪展覽。”此次大展兩家主辦方之一上海天協文化總經理謝定偉告訴記者,以往的浮世繪展覽,多集中于一類題材,而此次展覽則是對浮世繪的一次全景式展示。展覽展出的140余幅經典作品,從幾千幅浮世繪作品中精挑細選而來,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風景花鳥畫、歷史故事等眾多題材,匯集了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東洲齋寫樂、歌川廣重等日本浮世繪各階段主要大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浮世繪三杰”,曾深刻影響印象派的創作

    “浮世繪三杰”作品齊聚是本次展覽的一大看點。其中,“美人繪大師”喜多川歌麿,在行云流水般的線條和色彩間,竭力探究女性內心,將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表現得盡善盡美。此次展出的《姿見七人化妝 難波屋阿北》是其作品中特殊的一幅,畫中的人物形象筆觸飽滿、纖細高雅,并以鏡子為媒介展現了兩種不同的空間。

    “日本現代藝術之父”葛飾北齋,以逼真寫實或飽含精神靈性的筆觸俘獲人心。他既善工筆,又善寫意,繪畫題材十分豐富,尤其擅長描繪日本秀麗的山川景色和人民的勞動生活與愛好。如果說《富岳三十六景》是他一生中最精彩的版畫系列作品,《神奈川沖浪里》便是這一系列中最重要的一幅。它是傳統美學和西方技法的集大成之作,非凡的線描和構圖使之成為日本浮世繪的標志。

    浮世繪吸收了中國明清版畫的技法,也曾深刻影響莫奈、梵高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大師的創作。比如,“風景畫巨匠”歌川廣重,其繪畫風格親民、清麗,擁有小品風范,筆觸與色彩和諧,表現出籠罩于典雅詩意的幽抑氣氛中的大自然。他代表著純日式藝術表達的最高水平之一。在歌川廣重眾多風景畫作中,最能代表他創作成就及個人特色,也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他晚年所創作的《名所江戶百景》作品集。梵高及其他印象派大師所臨摹、收藏的他的作品,也大多出自這部作品集。此次亮相的《淺草金龍山》是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系列中極為著名的一幅畫作。該畫作構圖巧妙,對雪景的營造十分到位。

    “希望通過這樣的整理,讓觀眾明白浮世繪到底是什么,它的發展又是怎么從單色到彩色,再從黃金時期走向頹廢,而不是讓觀眾只看到那些花花綠綠的色彩。”國內權威的日本美術史專家潘力表示,雖然浮世繪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的藝術精神依然是當代日本藝術的創作源泉。每一幅浮世繪都是一個小宇宙,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密碼。通過解讀這些信息,不僅能增加觀賞的趣味,還能使我們對江戶民俗和日本文化有更形象的認知。

    (記者 李婷)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