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藝術 > 推薦 > 正文

    書法教育名家肖文飛:“管毫之輕如何承載生命之重”

    管毫之輕,生命之重。把一生托付于管毫,在重與輕之間,書法人如何取得安身的依據,從而堅定前行?

    肖文飛,湖南嘉禾人,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書法院學術部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特聘教授,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寸耕社社員;永和書社社員。

    中國書法聯合國申遺成功后在人民大會堂出席頒證儀式(點擊查看圖片)

    在人們漫長的一生中,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能找到自己喜歡并為之堅持的事更是難得。

    肖文飛學生時期是文理兼修并取得了雙學位,而且還出過詩集、寫過小說等,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跟隨自己的內心——書法!他懷揣對書法的滿腔熱血,放棄湖南老家安逸的工作,負笈北上,問道京城。

    理想總是豐滿的,而現實卻很骨感。求學、寫字、畫畫、工作、生活等等,巨大無形的壓力不知道需要多么強大的內心才能承受。

    然而,儒雅、沉穩的肖文飛卻有著一股湘人的韌勁和干勁。他歷經數載耕耘,終于在藝術的領域里發光發熱,并取得了成就。

    他著述等身,涉獵廣泛,編輯、訪談、出版、策劃、教育、創作等等,成績斐然。

    有專著《湖南十人書法篆刻作品集—肖文飛》、《藝概叢書—肖文飛》、《當代中青年書法家行草書長卷—肖文飛》、《當代書法十家—肖文飛》、《肖文飛書李白<梁園吟>卷》等等。

    創作中的肖文飛(點擊查看圖片)

    曾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院刊《東方藝術·書法》的編輯出版工作40余期,先后主持組織策劃“兩岸漢字藝術節——問道·漢字:兩岸書法藝術論壇”、“簡帛書法研究論壇”、“晉唐楷書研究論壇”;

    主持編輯的專業期刊《東方藝術·書法》(點擊查看圖片)

    組織編輯出版《簡帛書法研究》、《晉唐楷書研究》、《秦漢篆隸研究》等叢書;并有數十萬字書法論文、采訪及報導發表于各大報刊,書法作品被藝術機構收藏。

    主持中國書法院“簡帛書法研究”論壇(點擊查看圖片)

    申報工作期間召開的工作會議(點擊查看圖片)

    王鏞盛贊:“寓樸拙于灑脫,用筆天然無飾”

    肖文飛讀博前,曾在碑學上下了很大功夫,讀博時成功考到了中央美術學院王鏞先生的名下,從那之后開始研究帖學,他深知自己的積累還遠遠不夠,希望進校后能夠對帖進行系統研究。

    王鏞先生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書法藝術研究室主任等,作品曾多次在國內外展出和發表,被多家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并出版專集數種。作為當今富有獨立見解和開拓精神的藝術家,在詩、書、畫、印四方面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并使三者高度統一,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肖文飛博士畢業和恩師王鏞先生合影(點擊查看圖片)

    在長期的深入研習中,有了王鏞先生的指導,對肖文飛來說是很大的幫助。他不僅錘煉了技法,還提高了眼界,更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和魅力。

    王鏞先生稱贊肖文飛:“寓樸拙于灑脫,用筆天然無飾。他的書法具備非常扎實的基本功和比較全面的能力,包括不同的書體,不同書法作品的形式,都能有所研究,都能勝任,尤其是他的行草書,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其篆隸書寫得很厚重,很有氣勢。”

    輕與重—肖文飛作品展 中國美術館(點擊查看圖片)

    “學書循理,回歸常識”

    肖文飛是個文人,他以文人的心態,悠游于書法,不管世事怎么變化,書風怎樣搖蕩,他都堅持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個性來體悟古人。

    他更是一個從容的學者,在技法打磨的同時更注重學理上的提升。“學書循理,回歸常識”是貫穿肖文飛書法創作、研究、教學的理念。

    用兩句話簡單概括就是:通過對個案的研究,掌握書法的共性,這是對經典的學習;然后,以自己的方式,把這種共性呈現出來,這就是個人風格的形成。

    杖藜行歌—肖文飛書法展 杏壇美術館(點擊查看圖片)

    他有著嚴密的思維、求真溯源的態度。在書法的教學過程中,肖文飛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學書循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寫“法”背后的東西,了解為什么要這樣寫?這就是’理’,如果只知道“法”而不明“理”,那么這個法就很容易變成一個僵化的教條,變成束縛你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條條框框。

    他還時常跟學生說:“在書法面前,我跟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用一種做學術研究的態度來對待經典,在這基礎上,對經典的學習,其實就是一個探尋真理的過程”。

    肖文飛和學員交流(點擊查看圖片)

    他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真真切切的書寫者。常言道“藝術源于生活”,當書法由業余愛好變成了專業、職業,甚至是事業亦或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書法就不單單是書法了,書法變成了生活,懂得了生活的“理”后,書法之“道”也便豁然暢通了。

    “管毫之輕如何承載生命之重?”這是肖文飛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的命題。他在默默書寫的道路上,找尋著答案,時而迷茫,時而清醒,也在不斷地否定中肯定著自我,數十年如一日,蜿蜒向前,漸行漸遠,是那樣的無懼無畏、剛毅堅定!

    思齊—肖文飛書法展 山東云龍美術館(點擊查看圖片)

      協同創新,發揚傳統文化

    最后關于書法教育,肖文飛博士認為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飛速發展,傳統書法教育方式逐漸被取代。

    書法教育應該和互聯網教育相結合,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把最優質的書法教育同步傳播給更多的書友!利用互聯網,把受教育的人群、受教育的時間都無限擴大。

    墨客書院就是這樣做的,通過互聯網的技術和平臺,把最優質的內容通過直播、錄播等方式傳播給世界各地的書友。墨客書院作為國內“互聯網書畫教育”的先行者與引領者,服務于每個中國人的“文化尋根之旅”——于陪伴中養成,養成中傳承。迄今已擁有1.5萬書畫興趣學習活躍社群,100萬學友,500萬用戶。

    墨客書院連續兩年榮獲騰訊網在線教育品牌獎(點擊查看圖片)

    因此肖文飛博士決定選擇與墨客書院進行合作,希望可以共同去發揚傳統文化,用互聯網去乘風破浪譜寫藝術新篇章。

      肖文飛作品賞析

    空海《風信帖》節臨 37cm×28cm 2019年(點擊查看圖片)

    行草“神鸞云鶴”37cm×14cm 2020年(點擊查看圖片)

    米芾《紫金研帖》寫意 48cm×37cm 2018年(點擊查看圖片)

    行書 辛文房《唐才子傳·元結》69cm×35cm(點擊查看圖片)

    王羲之《行穰帖》《快雪時晴帖》47cm×38cm 2020年(點擊查看圖片)

    行書 戴復古《月夜舟中》 35×26 2017年(點擊查看圖片)

    臨隋人寫經 35cm×25cm 2020年(點擊查看圖片)

    行書魏徵《砥柱銘》17cm×120cm 2019年(點擊查看圖片)

    臨王羲之《散亂帖》26cm×40cm 2019年(點擊查看圖片)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