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科普秦州 > 科普秦州 > 正文

    科普提素養 知識惠民生秦州區大城街道羅玉新村社區讓科學“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普提素養 知識惠民生

    秦州區大城街道羅玉新村社區讓科學“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秦州區大城街道羅玉新村社區在開展科普工作中,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區居民為依托,以科普活動為載體,向社區居民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為促進社區文明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

    豐富轄區留守兒童生活

    11月30日傍晚18時許,天氣突變,室外寒風瑟瑟,但羅玉新村社區三樓活動中心卻暖意融融。在天水大眾心理兒童服務站站長劉雪濤的指導下,室內十多名孩子們齊坐在一起,正在認真地寫著作業。活動室內,除了有投影儀、大方桌、各類健身器材之外,還有孩子們動手做的一些手工制品,看上去獨特而又新穎。

    今年6月,在共青團秦州區委的多方協調下,天水大眾心理兒童服務站落戶羅玉新村社區。“羅玉新村社區是一個人口集中、結構多樣典型的城中村社區,轄區內留守兒童、流動兒童頗多,為了助力這些孩子們的身心發展,我們將服務站落戶在這里,為兒童提供學校和家庭以外的公益結構化課程及參與式活動,包括作業輔導、圖書借閱、文藝娛樂、親子活動、習慣培養、心理輔導,社會技能開發、潛能開發等。”劉雪濤說,截至目前,已累計有近90名孩子前來做作業或是參加主題活動。

    在羅玉新村社區,少兒科普大講堂可謂豐富多彩,深受社區孩子們的喜愛。

    “來這里做作業,遇到難題可以找老師解答,比在家里好多了。周末的時候還能了解到很多知識,比如防火、防電、防汛等知識。”留守兒童楊佳夕說。在一旁正在做作業的留守兒童王聞濤搭話道:“老師在課余時間教會我們垃圾分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有手工制作,讓我們在課余時間也過得很開心。”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上個周末,社區開展了“創意在指尖飛揚—超輕黏土粘貼畫”主題活動。孩子們在劉雪濤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力,熟練地運用搓、團、捏、切、粘等技能,將一塊塊超輕黏土變成了形象逼真的小人兒、地球、花朵……小小黏土中,蘊含著孩子們無限的創意。

    羅玉新村社區書記兼主任夏虹表示,社區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目前,依托青少年學習所和壹基金兒童服務站,在端午、中秋等節日開展了民族傳統文化和技藝傳習活動,讓孩子們邊動手邊思考,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情懷的同時,也普及了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

    充實社區群眾科普知識

    “大課堂里學百科,對我們來說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很實用。”轄區居民張秀珍表示,在社區大講堂聽專業人士講科普講座后,才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認識上的誤區,如減油減鹽就沒能做到,冬季防火也有所疏忽。

    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是社區科普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羅玉新村社區在豐富孩子們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由社區黨員、轄區志愿者、各行業技術人員等組成的科普工作者隊伍,還組織社區居民開展了形式多樣、富有成效的科普宣傳活動。

    今年10月初,社區邀請秦州公安分局北關派出所的蘇小春警官,給社區居民講解了禁毒知識,使禁毒知識深入人心,進一步增強居民群眾的“禁毒、拒毒、反毒”意識和能力。為了提倡健康飲食,社區特地邀請了專業人士通過現場操作、知識講解等形式讓居民了解了少油少鹽給身體帶來的益處。

    夏虹告訴記者,羅玉新村社區專門組建了社區科普工作隊,有專門的科普宣傳員、科普志愿者,設立了科學教育基地,構建了自上而下的社區科普網絡,有效地保證了社區科普宣傳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在日常工作中,社區積極發揮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宣傳志愿者的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資源,依托文明市民學校、社區居民活動室、社區人口學校等場所,舉辦科普講座、健康體檢、放映科普宣傳片,發放優生優育、預防艾滋、乙肝病防治等科普資料,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截至目前,社區結合“衛生安全進社區”“法律服務進社區”等活動,發放各類科普宣傳材料3000多份,接受咨詢服務的群眾達700多人次。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