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正月初一:迎喜神

    正月初一:迎喜神

    迎喜神

    正月初一迎喜神,是民間流行甚廣的節日習俗,禮縣紅河村也不例外。當地老百姓認為,新春初始,喜神必降,迎接喜神后,全年萬事如意,喜事頻來。

    早飯后,聽前來燒新靈紙的村民說,今年喜神降臨于西南方向,時間大約10時許。看看吉時將近,遂迅速穿戴整齊后,與姑娘欣然前往。

    尋著震天的鼓聲,夾雜在有說有笑的人流中,跟隨大流順街道一直向西出村,不經意間發現,這一撥撥前往西南方迎喜神的人流多扶老攜幼,一個個精力充沛,那神情仿佛混身上下聚著一團氣,這團氣揉和著自己憋足了勁,無論如何都要心誠誠地迎上喜神,好討個開年彩、求個全年福。

    迎喜神又稱拜喜神,是當地百姓祈求吉祥的一種風俗。 據史料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迎喜神》記載:“除夕接神以后,即為新年。於初次出房時,必迎喜神而拜之。”亦省稱“ 迎喜 ”。 清 顧祿 《清嘉錄·山川壇迎喜》云:“大府擇立春后丁日或壬日,喜神正南方,率標下弁卒,各陳隊伍,張列兵器,迤邐至山川壇,迎祀喜神,謂之迎喜。”

    正月初一:迎喜神

    正月初一迎喜神在紅河村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過年儀式,傳承數百年之久。曾經聽老人講,早在30多年前,那時家家戶戶日子過得不景氣,年過得也就相對“單薄”。然而,人就是這樣,日子越是辛酸,就會越期盼來年有個好光景。所以,那時候大年初一的迎喜神儀式也就格外熱鬧,大人小孩一早起來,會給辛苦了一年的自家牲口脖頸上戴一朵或兩朵用大紅紙折疊的紅花,然后趕著去迎喜神。10多年前,那種原生態的迎喜神形式因家家戶戶牲口少了而日漸式微。

    在今年迎喜神的隊伍里,牛年雖

    正月初一:迎喜神

    沒見牛,但“鐵牛”卻很多,擦得錚亮的私家車車頭前,顏色紅得似火的綢緞被面或疊成長條狀置放于擋風玻璃前,或綰成團花狀系在車身,一輛輛排成隊朝著喜神所在的方位慢慢駛去。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迎喜神隊伍到了指定位置后,最前面執事模樣的人會先從手執的木盤內,取出各種祭物,呈品字形在地上擺供。然后用手壘三個小土堆,中間代表天神,左邊代表地神,右邊代表喜神。土堆上各插香三炷,燒紙三張。大家三跪九拜,祈禱喜神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儀式畢,迎喜回。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