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勒住“唯流量論”大行其道的韁繩,利益沖動下“打擦邊球”甚或違規(guī)的操作將在平臺上層出不窮,浮躁、短視、功利的心態(tài)將進一步蔓延。
忽如一夜冬風來,“人類高質量男性”徐勤根“涼涼”了。
7月21日,徐勤根畫著慘白的妝容,留著怪異的發(fā)型,以上氣不接下氣的狀態(tài),發(fā)表了一段“求偶人類高質量女性”的視頻,立即風行網絡。一時間,模仿其妝容、語氣、姿勢者比比皆是。徐勤根在社交媒體賬號的粉絲隨之暴漲,并很快進入開通高付費粉絲群“收割”粉絲的階段。近日,相關社交平臺作出反應,對其賬號進行了關閉粉絲付費會員功能以及禁言處理。
徐勤根“涼涼”,給“唯流量論”潑了一瓢冷水,也是對吃流量飯的人的一次警醒。
毋庸諱言,“流量變現”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財富密碼,“流量經濟”已經成為互聯網平臺的運行法則。
“流量思維”沒有原罪,就看如何運用?;ヂ摼W社交平臺上,各行各業(yè)都涌現出一批正能量網紅,比如在各大平臺上做科普的一批專家學者,展示書法、唱功、畫技、廚藝、設計裝修能力等各種本領的達人,在傳播知識、提供娛樂的同時獲得一定收入,何樂而不為?與此同時,有不少“博出位”的人混跡于各大社交平臺吸聚流量、吸聚粉絲,從而賺得盆滿缽滿,支配這種只要流量、不要底線行為的觀念就是“唯流量論”。
“唯流量論”是吃流量飯的人應該摒棄的觀念,是污染平臺和社會風氣的“毒種子”。這些年來,通過造假、賣丑、極端冒險等不正當手段來吸引眼球的人在各大社交平臺多如過江之鯽。為了獲得流量,多么奇葩、雷人的操作一些人都做得出來。如果不能勒住“唯流量論”大行其道的韁繩,利益沖動下“打擦邊球”甚或違規(guī)的操作將在平臺上層出不窮,浮躁、短視、功利的心態(tài)將進一步蔓延。
管住社交平臺上為了獲取流量的各種畸形、扭曲的現象,不能動輒吁請法律出場。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這是常識。社交平臺上博流量的丑陋行為,很多時候未必違法,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靠法律來規(guī)制。
平臺作為向公眾發(fā)布公開信息的渠道提供方,其社會責任之一就是內容把關和篩選,這也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平臺可以通過和用戶簽訂協議、發(fā)布社區(qū)自律公約、制定審核規(guī)則等方式,構建明晰的規(guī)范體系,引導和督促用戶發(fā)布合乎法律法規(guī)和公序良俗的內容產品,通過正當合理的途徑來獲得流量。只提供發(fā)布渠道、不制止有毒流量的平臺應該被淘汰出局或凈化處理,否則,一個徐勤根“翻車”了,還會有許許多多個徐勤根到平臺上“飆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