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日報報道,自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來,金融領域的適老化服務改進工作穩步推進,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適老金融服務正在加快滲透老人生活。
什么是適老金融服務?比方說你叮囑家中老人,“凡遇到需要手機大額轉賬,都得先打個電話問問我。”這里面,老人面對智能技術時的不會、不敢、不精通等問題,都是適老金融服務的對象。一個老人的支付難題里,藏著一群老人的數字鴻溝。為了讓社會服務對老人更友好,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政策層面不斷發力推進各個領域的適老化服務,目前,各地適老化服務的半徑也在不斷擴大。
生活在廣州,就有這種切身感受。就拿健康碼來說,今年春運期間,省汽車客運站等站點都設置了長者綠色通道,一刷身份證,秒讀粵康碼,無須手機掃碼;不久前,羊城通交通卡也有了亮碼的功能,讓老人等群體出入公交地鐵和醫院更方便了。
適老化服務“破圈”升級,還體現在年輕人逐漸愛上了“老年專屬”。據報道,由于頁面簡潔、字體清晰,既無彈窗廣告又無跳轉推送等原因,一些年輕用戶將手機軟件換成適老版本。原本為老年人設計的軟件卻意外得到年輕人青睞,也說明了適老化服務在消除老人的數字鴻溝中,提升了年輕人的生活品質,是一件人人受益的好事。
從身邊這兩個例子可以感受到,適老化服務,看上去是為老人多做了一點,實際上是把服務內容拆解開,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細化和提升。這也是社會服務回歸本質的一個過程。
換個角度,我們說“適老”,本身就容易站在一個局外者的角度,認為這些服務是額外的,甚至可有可無的。適老化服務,不只是尊老的問題,更是尊不尊重客戶、是否有專業精神。當越來越多行業把每一位客戶當成服務的主角,而不用特別指出“適老”時,相信我們的生活會出現更多美好。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