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統消費轉型升級和新型消費創新發展為切入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將引領消費新風尚,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為全球經濟復蘇增添新動力
在消費資源全球化配置的今天,居民的日常消費不斷突破空間限制,“買全球”“賣全球”漸成新趨勢。“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區域消費中心。日前,經國務院批準,我國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和廣州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費資源的集聚地,更是一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的制高點,具有很強的消費引領和帶動作用。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7%,消費對經濟增長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一些重點城市消費水平、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正當其時。2019年,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指導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此次挑選5個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較高、帶動輻射作用突出的城市率先開展培育建設,不僅有利于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有利于促進相關產品、服務、人員、資本等要素雙向流動,推動形成更加開放競爭的市場格局,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聚焦“國際”,努力構建融合全球消費資源的集聚地。近年來,進博會效應使更多國際高端品牌集聚上海,服務業開放走在前沿的北京吸納了眾多全球優質商業資源,擁有自貿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優勢的天津、重慶、廣州等城市蘊含豐富的全球商貿“基因”,這些城市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了國際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事實證明,只有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廣泛聚集全球優質市場主體和優質商品服務,才能成為匯聚全球消費資源的“引力場”。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緊扣“消費”,全力打造消費升級新高地。當前,傳統消費蛻變出新,新型消費方興未艾,為滿足人們多樣化、個性化消費升級需求,還應當不斷增加優質消費資源供給,高標準推進商圈建設,鼓勵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此外,要健全市場監管和消費維權體系,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要突出“中心”,形成全球消費者集聚和區域聯動發展的中心。應強化集聚輻射和引領帶動作用,培育發展一批國際產品和服務消費新平臺,完善便捷通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建立健全高效安全的物流配送體系,發揮立足國內、輻射周邊、面向世界的“中心”作用。
可以預見,以傳統消費轉型升級和新型消費創新發展為切入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設,將引領消費新風尚,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為全球經濟復蘇增添新動力。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