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從“鋼的城”到“智慧城”展現城市治理新理念

    城市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印記與折射。武漢曾以“鋼的城”聞名;如今,武漢正因“建設多方面具備全國標桿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而迸發全新活力。這正是當前我國著力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構建智慧化社會治理體系、譜寫城市現代化治理特色篇章的一個縮影。

    以前“鋼的城”時代的武漢,有清末張之洞在這里主辦的漢陽鐵廠、新中國在這里建設的第一個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武鋼,一大批“武字頭”企業曾是這座江畔城市最醒目的標志;如今“智慧城”時代的武漢,則因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生動實踐而備受矚目。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武漢作為一座有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智慧城”建設并不容易。據媒體報道,從算力引領到運力交匯,再到夯實智力基石,武漢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2020年,武漢正式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重點打造“一芯、兩網、四大應用場景”。其中,“一芯”即以國家存儲器基地為載體,重點發展智能芯片;“兩網”是以國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為載體,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與網絡安全。

    除此之外,武漢還擁有中部唯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范圍輻射湖南、江西、河南,能實現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標準的數據互通和共享;武漢建設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并憑借著日益完善的創新體系,匯聚了越來越多的研究機構和高端人才。這些,都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依托。

    “萬物互聯”時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智慧城”的持續構建,與產業數字化熱潮的持續升溫相得益彰,不僅帶動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全要素升級、轉型和再造,還帶動了傳統運營管理、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的變更與重塑。由此,也為產業經濟和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人工智能方興未艾,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同樣為城市的服務功能提升創設契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目標,是讓社會公眾能夠共享科技進步與數字經濟帶來的實惠與便捷。當前,憑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帶來的普惠算力和配套服務,越來越多的智慧藥房、智慧零售等創新應用,讓“智慧城”逐漸成為公眾能夠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存在。

    久久為功,方可善作善成。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必須全鏈條聯動著力、多領域持續推進,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速建速成。只有切實做到基礎設施支撐有力、數據共享開放提速、惠民服務水平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切實增強,才能讓數字經濟邁入發展“快車道”,為城市發展開辟“新天地”。

    從“鋼的城”到“智慧城”,展現了城市治理新理念,延展了探索數字化治理的無限可能。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展望新時代,期待更多的新型智慧城市次第涌現,共同擘畫出我國城市治理的全新藍圖。

    (新華社評論員)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