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賈若:加快做大做強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當前,國家層面應盡快完善頂層設計,積極鼓勵地方擴大試點,推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快做大做強。

    所謂“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一般指社會養老保險(第一支柱)和企(職)業年金(第二支柱)以外的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一般由商業保險機構承辦。過去十余年里,以第一支柱養老保險為核心內容,中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十億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中國養老保險體系也面臨第一支柱獨大的問題,即社會養老保險在養老金給付、養老基金規模等方面都占到了全部養老保險體系的絕大部分。由此,居民的養老責任和老齡化壓力幾乎全部放到了第一支柱的社會養老保險上。目前,社會養老保險還面臨降費以支持經濟發展的壓力。社會養老保險除繳費外的其他資金來源,比如財政補貼、國有資產劃轉等更多著眼于應對老齡化壓力,而非提高養老金待遇水平。針對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養老保障需求,需要更多依靠企業和個人的努力,即市場化的第二、三支柱養老保險來解決。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是中國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第一支柱的重要補充。當前,要擴大養老保險產品和金融產品的供給。中國居民和家庭重視養老問題,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普遍為退休生活做了一定經濟準備和財務安排,但就資產配置而言存在“重存款、重房產,輕保險”的傾向。通過合適的金融產品將存款、房產年金化,可快速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養老儲備水平,緩解以第一支柱為主要內容的養老保障體系的壓力。政策上可適當放寬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產品范圍——對于滿足“工作時長期儲蓄,退休后按期領取”的金融產品,都可以納入到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范疇中來,擴大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相關支持政策的覆蓋面。

    要提高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的流動性。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本質上是個人儲蓄,出于子女教育、買房、出國、大病等各種潛在流動性考慮,很多人可能不愿意將資產配置到流動性嚴格受限的稅延型養老保險當中。那么,解決方案之一可以是,設計對等和靈活的提前支取和稅優條件,即不一定要嚴格限制流動性,允許產品在一定條件下提前支取或轉讓,支取或轉讓后補繳稅款和合理滯納金。

    要提高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的可獲利性。可以適當放寬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投資渠道,明確不保本或一定比例保本的條件,鼓勵市場競爭,引導第三支柱產品的投資回報率超過低風險短期產品,從而吸引更多儲蓄。

    要提高立法層次,加強監管,形成穩定預期。商業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譽和信用風險,稅收優惠在長期中的不確定性,也是制約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的因素。提高立法層次,對稅收優惠的政策、措施以更高層次法律法規固定下來,有助于個人形成穩定預期。包括可以將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給付納入保險保障基金和存款保險的優先保障范圍,使其能夠獲得更高的受償比例和金額。以及明確對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產品經營機構比一般銀行保險機構更高的資本充足率和償付能力充足率要求。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賈若)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