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晶圓代工漲價 考驗半導體產業投資邏輯

    對于A股市場投資者來說,半導體行業的壞消息增加了一個。

    8月份最后一天,半導體產業的上游晶圓廠商又有新的“漲價提示”。三星和Key Foundry已計劃在下半年將晶圓代工服務報價提高15%至20%,具體的漲價幅度將取決于客戶的訂單量、芯片種類和合同期限。

    晶圓的學術說法是指制作硅半導體積體電路所用的硅晶片,是制造各式芯片的基礎,如同造面包的面粉。上述漲價,相當于磨面粉的工廠漲價影響面包成本,同理,晶圓代工漲價也增加了半導體芯片成本。

    那么,我國的半導體行業能否承受得住上游漲價的沖擊?

    筆者認為,短暫的影響會有,但積極向好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其因有三:政策傾力扶持有效、產業補短板加快及企業成長迅速。

    早在去年8月初,國務院就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不但對相關企業或項目給予多年所得稅免征,還在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多方面給出政策措施,進行支持與引導。近期,工信部、財政部、證監會等六部門更是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其中對基礎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等半導體的扶持態度明確。據媒體報道,從2016年以來至2021年3月份,僅關于第三代半導體的相關扶持政策就多達15項。

    半導體產業也不負眾望,增長明顯。從生產端看,2021年1月份至7月份,我國集成電路產品產量達2036億塊,同比增長47.3%。從銷售端來看,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21年上半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4102.9億元,同比增長15.9%。

    通過出口數據,進一步佐證行業正在迅猛發展中。據中國海關統計,2021年1月份至7月份,中國集成電路出口同比增長31.1%至797.8億美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45.1%,連續31個月同比增長。這些數據充分驗證了政策的有效性。

    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產業補短板也在加快。上海微電子的90nmDUV光刻機通過驗收,45nm、28nm光刻機等正在研發過程中。

    與半導體生產密切相關的半導體設備方面,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也出現猛增,位居全球第一。據東興證券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187億美元,同比增長39.2%,約占全球份額的 26%,位居全球第一位。預測2021 年和2022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分別為953億美元和1013億美元,同比增長34.1%和6.3%。

    A股半導體公司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幾乎無視全球產能緊張、產業鏈重構的影響。統計顯示,申萬二級半導體行業的77家公司中,有42家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翻倍,占比超五成,其中,晶豐明源歸母凈利潤達3.57億元,同比增長34.56倍,居首位。細查半年報可以發現,這些凈利潤倍增的公司,研發費用基本都在1000萬元以上,85.71%的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在5%以上,這也是產業補短板效應在市場主體中的自然體現。

    積極的長期因素,與短期的“面粉”漲價因素PK,孰重?半導體指數自8月25日以來累計超10%的下跌,與之前93個交易日77.25%的上漲,孰對?這是投資者的經典考題,考的是投資邏輯,也是投資心態,不好交白卷。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