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林萬龍:既要藏糧于地,又要藏糧于技

    近期公布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顯示,以2019年年底為標準時點,中國耕地總面積約19.18億畝。與十年前第二次全國國土調查時的20.3億畝耕地面積相比,耕地總量減少了1.12億畝。

    耕地面積當然會影響到糧食產量,但糧食產量并不完全由耕地面積決定。事實上,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66949.2萬噸,相較于十年前,即2011年的58849.33萬噸,增長了13.7%。目前,我國人均糧食產量和人均谷物產量都大大超出400公斤的國際標準安全線。應該說,從產量上看,我國的糧食安全不存在問題。

    過去十年我國糧食產量的增長來自兩方面。一是單產的增加。2011年,我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為5208.8公斤/公頃,2020年增加為5733.5公斤/公頃,增長了10.1%。其中,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的單產分別增長了5.3%、18.7%和9.9%。二是播種面積的增加。2011年,我國糧食播種面積為112980千公頃,2020年增加為116768千公頃,增長了3.4%。其中,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的播種面積分別增長了9.9%、9.5%和12.2%。可見,由于糧食單產和糧食播種面積的增加,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在過去十年中不減反增。

    糧食單產的增加,主要因素是品種的改良、農田基礎設施的改進和農作技術的進步,主要是技術的貢獻;糧食播種面積的增加,則主要跟國家鼓勵糧食生產的政策因素相關,這些政策包括對種糧農戶的生產和價格補貼、糧食生產政策性保險、對種糧大縣的獎勵等。

    此外,我們還應該特別注意對“糧食”的定義。在我國的統計口徑中,糧食包括了谷物(主要是稻谷、小麥、玉米)、豆類(主要是大豆)、薯類(甘薯和馬鈴薯,不包含木薯和芋頭)。而國際上所說的糧食,主要指的是谷物。以我國的統計口徑來看,我國所進口的糧食主要是大豆,占了我國進口糧食總量的70%以上。但是,我國谷物年度凈進口比重則很小,據有關學者估計,最近五年基本上在3%上下。2020年由于國內外價差原因,谷物進口雖略有擴大,但也只占當年谷物產量的5%左右。糧食安全的核心是谷物安全,特別是口糧即稻谷、小麥安全。從谷物角度來看,再考慮到豐裕的庫存,我國糧食安全的保障程度很高。

    盡管我國糧食安全不存在問題,但并不意味著就此可以高枕無憂。從長遠來看,隨著人口的增長和消費的進一步升級,我國對糧食的需求量還會進一步增加。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人口大國來說,一個較小比例的糧食進口率的提高,都有可能帶來國際糧食市場價格和國內社會心理的波動。因此,必須充分從“兩個大局”的角度來看待,高度重視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時刻不能掉以輕心。從根本來看,確保我國未來的糧食安全,仍然需要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基本方針。其中,藏糧于地的核心是耕地,而藏糧于技的核心是種業,后者尤須再發力。

    (作者:林萬龍,系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