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35年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的遠景目標,以及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等重要任務。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需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從多方面著力推進。
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確定為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研究部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重大舉措,明確了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經過不懈努力,中國大地綠色版圖不斷擴張,綠色經濟持續加快發展,能耗物耗不斷降低,城鄉環境更加宜居,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解決現實突出的環境問題、著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針對嚴重影響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已經成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的環境污染,持續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推動生態環境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在生態環境污染防治進入攻堅期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又要擴大環境容量,真正打贏生態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這場人民戰爭。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良好的生態環境蘊含著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經濟社會發展的規模、速度、程度和可持續發展的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科學揭示了生態是一個統一的自然系統,是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實現循環的自然鏈條;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深刻指明了人與其賴以生存的自然是唇齒相依、共存共榮的關系。這兩個重要命題啟示我們,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將各類生態資源納入統一治理框架之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法論。為此,應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注重從源頭上、從全局角度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的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不留“漏洞”“空地”“死角”,穩步推進構建生態功能的保障基線,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強化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剛性約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和憲法,相繼制定出臺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涵蓋從源頭、過程到后果的全過程,具有極強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操作性。當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完善的制度必須經過最嚴格的執行,方能展現強大的生命力。為此,必須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執行,讓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成為真正的剛性約束和任何組織、任何人都不敢觸碰的高壓線,方能牢固樹立制度的剛性和權威,切實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保護共同家園的行動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領導人氣候峰會時闡述了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系統治理,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并作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莊嚴承諾。只有站在世界前途和人類命運的高度,與國際社會攜手同行,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才能共同應對全球性環境問題,共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因此,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和實踐,既是中國自身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必然途徑,又是能夠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造福世界人民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姜昱子,系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