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保健品營銷又“坑”老人,整治刻不容緩

    近日,四川雅安漢源縣市場監管局接報后,排查發現當地一店鋪常舉行保健產品會銷,還編歌曲、口號,給老年人洗腦。視頻報道顯示,執法人員經過蹲點排查后立即采取行動,然而首先出來阻止的卻是下面聽課的老年人,對執法人員說“沒事找事”。(9月5日 央視新聞)

    保健品忽悠老年人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也曾引起社會的廣泛討論,然而此類事件卻屢禁不止,甚至反倒出現了老年人干預執法的現象。歸其原因,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普遍存在健康焦慮的心態,容易相信保健品的虛假傳播。加之在大數據、信息化時代的沖擊下,老年人不僅個人隱私得不到保障,在信息的接收中也易產生信息不對等的現象,這些都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他們利用老年人的心理與社會現狀,以關愛老人的名義,上門對老人噓寒問暖,攻破老人的心理防線,讓老人心甘情愿被忽悠。

    誠然,保健品對身體有一定的功效,可以提高和調節免疫功能。但若在不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盲目自行使用保健品,不僅不會有助于身體健康,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作用。在這些保健品營銷的騙局下有的老人不僅損失財物,還會因為不正當使用保健品對身體產生危害作用。2015年,漢中市一八旬老太半年花了16萬元,買的卻是三無保健品,商家居然還郵寄來豐乳片。2017年,豐臺一位老太太在銷售人員和熟人的勸說下,數天內喝下大量保健品,不幸死亡。這些案例足以說明保健品的虛假營銷嚴重侵害了老年人的權益,很多家庭也因為老年人沉迷于購買各類“無用”保健品而深受其擾。

    保健品虛假營銷讓老人及其家庭苦久矣,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八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即使有法可循,但是老人在社會總體參與度低,維權意識弱。加之保健品詐騙團伙在舉行虛假會銷活動時通常選擇隱蔽的場所,導致監管部門難以追蹤。這些都加大了執法的難度,使得不法分子屢次觸碰法律的紅線。

    如何杜絕老人被“坑”現象?需營造全社會對老人關愛的良好氛圍,這才最好的保健品。作為子女,要多了解父母的思想,讓老人正確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狀況,不過度焦慮。另外,要在與老人的溝通交流中讓其提前建立一道防護墻,不盲目聽從虛假營銷。市場監管局更要強化管理,尤其是關于老人養生與保健類產品的內容宣傳,還應不定期地對保健食品經營店和會銷場所進行拉網式排查,做到全覆蓋,零容忍。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們的未來,這并不是空喊的口號,而是要以切實的行動來體現。維護老年人的權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社會要形成共管共治的合力,不能讓保健品營銷一次又一次“坑”老人,整治刻不容緩。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