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再次啟動銀齡教師講學計劃,向社會招募4500名優秀退休校長、教研員、特級教師、高級教師等,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支教。(9月5日 《人民日報》)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但人們對于優質教育的需求和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仍然是當前教育領域的基本矛盾。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教育資源供給不足且城鄉差異性較大。北京晚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農村地區的音樂、體育、美術教師短缺現象嚴重,有的學校雖然裝備了相關功能齊全的教室,卻連一名專職老師都沒有,不少地方都存在音體美科目由語數英老師兼任的現象。如何進一步均衡教育資源,向薄弱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緩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匱乏、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是當務之急。
2018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實施了銀齡講學計劃,面向社會公開招募一批優秀退休教師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講學 。銀齡講學計劃既增加了農村教師補充渠道,加強了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了農村學校辦學水平,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有益探索;還可以充分發揮退休教師經驗豐富、威望高的優勢,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讓老年人“老有所為”,不失為一舉多得的好舉措!在目前思想政治、音樂、體育等學科教師仍然緊缺的情況下,教育部發布2021年銀齡講學計劃,很及時也很有必要。
1990年,一位名叫衛衍翔的中國學者在德國柏林第五屆社會政策國際研討會上提出了“六十而立論”。他認為,“三十而立”立的是家室是事業,“六十而立”立的是身心,是情趣,是為社會再作貢獻的壯志與豪情,更宣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新追求。期待更多的退休教師積極參加銀齡講學計劃,為緩解農村學校優秀師資總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等矛盾、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再立新功。
同時,各地也要努力為參加銀齡講學計劃的退休教師們的工作、學習、生活等提供便利條件,讓銀齡教師們能夠安心講學。對于服務期間表現優秀的,在評優表彰等方面優先考慮,可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總之,要通過經費、政策和條件等保障,確保經驗豐富、熱情高漲的退休講學教師真正安得下心、定得下神、放得開手腳,成為建設農村教育的一支生力軍。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