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55萬元一針” 共伸援手才能走出罕見病用藥困局

    新聞背景:

    近日,一張住院收費票據在網上傳播,引發網友質疑。票據顯示,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科神經康復病區,一名1歲幼女住院4天總花費55萬余元。醫院回應稱,治療是科學的,沒有天價收費,這種特效藥就是這么貴,且不在醫保目錄里。家屬表示,用藥是其知情同意的,醫院沒有多收錢。

    越是“價格沒有問題”,越是一種社會問題

    顯而易見,這是一起罕見病所引起的誤會,跟之前發生的“天價醫療費”事件不可同日而語。由于罕見病的發病率較低,患者總量少,藥品市場需求小,而新藥研發難度大、投入大、失敗率又高,導致藥企研發動力不足,不愿意投入大量資源,相應的治療藥物種類少,價格高。55萬元的諾西那生鈉為全國統一定價,且公立醫院實行的是“藥品零加成”,完全合法合規,并不屬于濫用高價藥。【詳細】

    但是,恰恰是“沒有問題”才暴露出了“有關問題”。“四天花55萬余元”,并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的。在醫院沒有賺取藥品的利益的前提下,患者無法承擔藥品的價格,才是最該關注的地方。越是“價格沒有問題”,越是一種社會問題。【詳細】

    怎么讓醫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2020年醫保目錄中共包含罕見病藥品55種,涉及24類疾病,這些藥品的年治療費用均在70萬元以下。但是,罕見病用藥因為患者人數少,企業研發成本高,年治療費用動輒都要百萬元以上,不可能所有的高值罕見病藥品都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這就需要各地加以創新,構建一種“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第三方獨立運行的”的罕見病保障體系新運營模式。【詳細】

    事實上,有的地方正在嘗試類似的做法。如四川成都推出了罕見病用藥保障政策,將包括諾西那生鈉在內的7個罕見病藥物,納入該市大病醫療互助補充保險保障范圍;浙江也曾試點罕見病專項基金保障模式,由每位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按照每年2元的繳費標準建立罕見病用藥保障專項基金,最高報銷比例能達到90%……這種合力分擔機制,不僅有效減輕了患者負擔,也顧及了基本醫保的承受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地方醫保基金顯得不堪重負,也與一些醫療浪費相關。如不合理的醫療補償方式催生的過度開藥、檢查等現象。如果這些現象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醫保基金的支出壓力有望得到緩解。將寶貴的醫保基金、“救命錢”盡可能地用在“看病治療”的刀刃上,惠及更多患者和公眾,是有關部門努力的方向。【詳細】

    有沒有更加暢通和溫情的救助渠道?

    至于此事的后繼發展,值得大眾關注。罕見病的治療費用過高,動輒數十萬元醫療費,很多家庭都負擔不起,這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詳細】

    日前,多部委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讓政府財政為弱勢群體就醫“兜底”,致力于平衡“醫院看得好病”和“群眾看得起病”的關系,讓普通市民就醫時不用擔心過高的醫療費用會導致“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服務。再比如,廣東佛山在去年把121種罕見病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對于罕見病患者使用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門診專用藥品、治療性食品費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最高年救助金額可達30萬元。

    對于特殊的情況,我們還需要啟動更加人性化的救助。從社會救助的層面來說,這種巨額醫療費用,有沒有更加暢通和溫情的渠道給予幫助?總之,我們的救助制度,應該想辦法減少“1歲娃四天花55萬余元”的巨大壓力,不能讓患者家庭獨自承擔如此之大的壓力。【詳細】

    微言大義:

    @兒科陳醫生:脊髓性肌萎縮癥是一種罕見的、進行性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售價約70萬元1針。2歲以下,藥費每年近70萬元。成人藥費最高每年200余萬元。預防措施:進行孕產前致病基因篩查,早預防、早干預,是最經濟有效的辦法。

    @我滴滴滴滴啦啦啦:完全沒聽過這種病,不過感覺有篩查挺好的。

    @小姜千味雞:這要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怎么辦。

    @李先生201:唉,市場經濟嘛!市場需求小,自然研發生產成本高。

    @月亮之都:真的治不起呀。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其實,罕見病并不罕見,由于人口基數大,目前,我國約有各類罕見病患者2000萬。顯然,“特效藥55萬元一針”,是很多普通家庭承受不起的,但在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要醫保大包大攬也不太現實。共伸援手,多渠道救助,恐怕才是化解罕見病用藥困局的現實策略。此外,這件事也提醒我們,要將關口前移,擴大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覆蓋面,讓更多的人了解罕見病,盡量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從而不斷筑牢罕見病防治保障網。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