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用政府指導價釘住教培價格天花板

    “雙減”工作又迎來了大動作。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的通知》,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線上和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屬于非營利性機構收費,依法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由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上浮不得超過10%。

    學科類校外培訓被明確為“非營利”,其定價也將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只能在法定范圍內浮動,培訓的價格天花板被牢牢釘住了,這也是通過價格手段有效規制一度瘋狂的教培行業。

    在“雙減”工作全面推進之前,教培行業被綁上了資本戰車,各路資本跑馬圈地,教培價格也一路狂飆,“沒有4萬元過不了一個暑假”等話題屢屢成為社會焦點。價格畸高的校外培訓成為民生之痛,嚴重影響家庭的幸福感。

    如今“雙減”措施雷厲風行,全面鋪開,也有必要從價格機制上做出規范。既要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兩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市場機制出現局部失靈,或者涉及民生的公益服務,定價機制就不能完全推給市場。

    我國的基本價格機制是,“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極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秲r格法》第18條明確規定,“重要的公益性服務價格”和重要的公用事業價格等并列,可以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而這次中央“雙減”文件明確教培行業屬性是公益性質。

    所以,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教培實施政府指導價,既是在行業屬性上貫徹“公益”性質,又是依照《價格法》對“重要的公益性服務”實施價格管制,法律邏輯和行政管理邏輯互為表里,絲絲入扣。實施政府指導定價,既是價格管理部門的依法行政,也是及時回應民間的管制呼聲,更是為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劃下跑道。畢竟,教育本身就應該是良心行業,不該以逐利為目的;畢竟,天下苦教培久矣,這種建立在民生痛苦之上的資本狂歡,注定不會長久。

    對教培行業實施政府指導價管理,是規范,也是保護——還教育一片凈土,不被資本所裹脅。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