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嚴厲打擊虛假違法醫療美容廣告對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意義重大。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擬對十項行為進行依法整治。
拒絕醫美廣告“洗腦”營銷
在當今“顏值主義”風行的社會環境下,“顏值經濟”正在崛起。面對超高的經濟回報,各類資本與企業紛紛入局,醫美整形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與此同時,圍繞醫美整形的消費糾紛和醫療事故也不斷增加,看似繁榮的行業背后,有著相當陰暗的灰色地帶。【詳細】
近些年,醫美廣告鋪天蓋地,大有“洗腦”的架勢,激發著人們去打個針、削個骨的沖動。有些人真的變美了,另一些人卻沒那么好的“運氣”。有人花了正品的錢卻被打了假的水光針,有人花了幾萬元卻隆了一個“豬鼻子”,有人被誘導做了小腿肌肉阻斷術卻永遠站不起來了,還有人不幸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詳細】
編造“整容改變命運”導向不正
打廣告本屬商業行為,無可厚非,但虛假宣傳、過度宣傳、導向不正的醫美廣告,已經越過了法規底線。比如,有的醫美廣告一味鼓吹“無痛”“微創”“見效快”,對風險、后遺癥避而不談;有的以所謂名醫名師、診療前后對比圖為醫美效果背書,引誘消費者;有的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不當關聯,編造“整容改變命運”的故事,扭曲審美認知。凡此種種,不僅助長社會的不良風氣,還容易誤導消費者,遮蔽醫療美容行業潛藏的風險。【詳細】
冰山露出海面的僅僅是一角,而絕大部分隱沒于海下。在這紛爭之中,如同現實版“掃黑風暴”一般的劇情告誡著整個社會,一定要遏制醫美亂象,進一步凈化醫療美容市場,嚴厲打擊非法違規經營行為,建立起抵御“黑暴”的籬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詳細】
今年8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征求意見稿)》規定,醫療美容廣告屬于醫療廣告,廣告主必須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才能發布或者委托發布醫療美容廣告;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必須依法取得或者查驗《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并按規定發布。同時,將重點打擊制造“容貌焦慮”等亂象。【詳細】
抵制違規醫美廣告靠制度也靠觀念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要避免醫美行業成為法律洼地和道德盲區,追本溯源,企業與醫美機構應當自覺誠信經營。經營者不應任意地跳出法律和規則的約束,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應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如同刮骨療毒一般進行自我革命,格外注意思想上的高度自省和行動上的高度自覺。【詳細】
抵制違規醫美廣告,既靠制度,也靠觀念。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何以為美,見仁見智。但可以肯定的是,美絕不應該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更不應該以健康為代價。建立健康的審美觀、理性的消費觀,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詳細】
微言大義:
@發財靜1018:希望國家出手整治一下這個行業。
@小菠蘿和大豬頭:希望趕快重視起來,因為很多人去的都是些不正規的地方。
@似淺忘吖:要做自信的女孩,因為自信的女孩最美麗。
@卷卷甜心: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確實要樹立健康的審美觀。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我的鼻子是假的,我的眼睛是假的,但我的美麗是真的!”顏值經濟下,天花亂墜的醫療美容廣告語很容易吸引愛美人士。然而,這些廣告背后不乏“美麗陷阱”,有的人陷入消費糾紛,有的人甚至遭遇醫療事故。可見,醫美廣告不能光顧著“好看”,卻失去真實。要避免醫美行業“丑態”百出,應盡快規范醫美廣告,強化法律監管,拒絕洗腦營銷,提高虛假宣傳的違法成本。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讓大眾遠離“容貌焦慮”。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