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教化妝、代體驗、防踩坑,一些靠譜的美妝博主是不少愛美人士的心頭好,也受到諸多美妝品牌的青睞。然而,這股美妝風過早地刮向了孩子。網絡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一批打著“全網最小美妝博主”“跟著萌娃學化妝”等噱頭的少兒“網紅”。(9月15日《新華每日電訊》)
“兒童美妝”目的已經跑偏
“兒童美妝博主”如今已在全網火爆。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少兒化妝的圖文視頻不在少數。說到底,主要目的已經不是“為了流量”,而是“為了賣錢”,就是銷售兒童化妝產品的。“兒童美妝博主”的出現,至少在多個方面存在問題。【詳細】
事實上,多數少兒美妝博主是由成年人策劃制作內容,再交由少兒“網紅”表演,是以吸睛為目的,獲取流量、為商家做廣告,進而賺取利益,純粹記錄生活的博主少之又少。背后的成年人賺得盆滿缽滿,表演和觀看的未成年人卻可能因此沉迷其中,滋生攀比心理。由此帶來的化妝品使用低齡化、泛化傾向,以及部分視頻傳遞出的容貌焦慮等問題,可能對青少年造成影響。【詳細】
“化妝從小抓起”百害而無一利
過猶不及,“化妝從小抓起”,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先說身,顯性危害。眾所周知,兒童的皮膚、器官、骨骼均處于發育階段,如果使用兒童化妝品,化妝品的安全性必須過硬。這一點,恰恰是當下的一塊短板。許多彩妝產品都為成年女性開發,并沒有“兒童版”,所含的熒光劑、激素、重金屬等可能對兒童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有報道稱,韓國有一位知名兒童模特,由于過早、過頻地使用成人化妝品,導致體內雌性激素過高,12歲就有16歲的骨骼年齡,且骨骺線已閉合,沒有辦法長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舍健康而求美麗,得不償失,甚至痛苦一生。
再說心,隱性危害。蘇東坡有句名言“人生識字憂患始”,意謂懂得越多越不開心,放在容貌焦慮上也相當貼切。懵懵懂懂的年紀,孩子很快樂,一旦對自己的容貌有了認知,就容易產生焦慮,就不好玩了。小孩子學化妝,內在驅動力就是容貌焦慮,讓孩子過早陷入這種焦慮之中,并非好事。長得漂亮的,會沾沾自喜,喜歡在化妝上花心思,從而影響學業;長得一般的,會自慚形穢,自卑感強烈,也會影響心理健康。【詳細】
更惡劣的是,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少兒美妝視頻傳遞出軟色情信息,少兒被成人“物化”,推到臺前“吸睛”。“剛過完5歲生日,化個純欲蜜桃妝。”身穿露肩裝,披著波浪卷,嘟嘴拋“媚眼”,推銷“斬男色”,還不忘說“點關注哦”“求轉發呀”……鏡頭前是童顏童聲,鏡頭后其實是成年人的策劃、制作和助推,為的是流量,圖的是利益。【詳細】
應引導孩子建立正確審美觀
鏡頭里的“小小美人”,給人一種不和諧的美感,暴露家長的短視,也凸顯平臺的失責。在孩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形成之時,不能在孩子的世界抹上一層利益的脂粉。中央網信辦日前發布新規,嚴禁16歲以下未成年人出鏡直播,嚴肅查處炒作“網紅兒童”行為,禁止誘導未成年人打賞行為,防止炫富拜金、奢靡享樂、賣慘“審丑”等現象對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導向。無論是家長,還是平臺,都不應該再讓娃娃美妝主播“出鏡”了。應當引導孩子愛美,但不要在孩子的五官上,“化”走審美觀,“化”走最美的三觀。【詳細】
需要“從娃娃抓起”的不是美妝,而是美育。無論是家庭還是幼兒園、學校,都應加強審美教育,從小培養少兒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避免為了短期利益過早讓少兒“成人化”。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加大對生產不合格兒童化妝品的懲處力度,規范兒童彩妝的銷售,讓確有需要的兒童用上無毒無害適合兒童的美妝產品。平臺也應加強檢查和引導,清理不合法的兒童代言廣告內容,讓行業生態更加清朗健康。【詳細】
(以上綜合經濟日報、新華每日電訊、廣州日報、北京晚報、東方網。)
微言大義:
@媛媛有顆堅強的心:家長都不管嗎?
@山谷里的夢:只要能掙錢,直播可以無底線。記得還有讓孩子當平面模特的。心疼孩子們。
@KiKi凜:這些短視頻平臺都該好好查查。
@是留戀丫:我前兩天在直播里看到一個小姑娘,七八歲,拿著她媽媽用的口紅講色號,很無語,不知道平臺怎么審核的。
中國經濟網編后語:
為了變美而化妝是成年人的事情。五六歲兒童的審美觀,不該建立在對外表的過分關注上,社會更不應提倡“化妝從娃娃抓起”。顯然,少兒美妝博主直播出鏡已經涉嫌違法,應盡快下線相關內容,不能給炒作“網紅兒童”的行為提供牟利機會。必須明確,化妝品使用低齡化,損害的是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針對這一問題,家長、平臺以及社會各界,都應做好正向引導。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