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網紅在某平臺上大曬LV月餅,餅盒的大小約等同于一個公事包,外部以皮革包覆,有明顯的LV標志,這一行為引發警方注意。事實上,這款月餅完全是杜撰出來的。據悉,今年LV月餅其實是紙盒包裝的。上海警方搗毀了制售假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查獲涉案月餅500余盒,涉案價值100余萬元。(9月19日 環球網)
往年假冒月餅事件層出不窮,但此次事件與之不同之處在于,月餅披上了奢侈品的外衣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從禮盒外觀可以看到,公文包大小的皮革箱遍布滿滿的LV標志,相比之下,里面的六個月餅反倒沒有絲毫的出眾之處。可見,想“曬”出來的根本不是月餅本身,而是皮革箱上的LV標志。通過這樣的“曬品牌”,更有利于網紅們打造白富美或者高富帥的人設,成為他們的吸粉利器。毫無疑問,這場LV月餅分享大會,無疑是對沉浸于奢侈品符號的消費者的一次智商稅收割。
經過調查后警方表示,這款「LV月餅」為杜撰,并不是LV官方出品的。警方還強調,今年LV確實有中秋禮盒,但只是贈品,采用紙盒包裝并且是為高級客戶獨家定制,這場鬧劇最終以警方的繳獲造假窩點收尾。令人啼笑皆非的背后,我們更應看到網紅博主此次“炫耀”行為,不僅有意無意地向粉絲透露自己的“高貴”身份,而且還在向世人傳播一種價值觀:形式大于內容。若是放任這樣的歪曲價值觀野蠻生長,將會抹去生活中的許多真實意義。
如今,盲目追求品牌價值的消費主義屢見不鮮,人們購買產品不是為了產品本身,而是品牌賦予其的社會地位意義。當消費主義席卷到中國傳統節日中時,我們應反思這樣的消費觀念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能否給社會帶來正面的導向。當月餅披上名牌外衣,品牌意義大于產品價值,我們就更應該警惕自身的傳統文化是否被侵蝕。
月餅的象征意義在于中秋團圓,包含著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的思鄉之情。在全年月亮最圓的一天,回到家中和親朋好友舉杯相聚,富有極高的情感價值,這種特殊的節日意義與民族情感,不應被網紅賦予所謂的消費主義意義。在萬物皆可秀的年代,總有一些東西我們需要守。而消費主義侵蝕的還不僅僅是一塊月餅,近些日子在某平臺“蔚然成風”的還有“佛媛”日常。看著身穿LV,腳踏的紀梵希的博主們在佛像面前手抄佛經、誠懇跪拜,但這樣的表達方式難免讓人心生不適。精心打扮與認真擺拍的背后,究竟是在誠心拜佛,還是為了吸粉炫耀?想必還是后者居多。在對傳統文化的“新式表達”上,無論是誰都應更慎重些。
LV月餅是假,但熱衷于“炫富”的網紅們好面子是真。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扎根于傳統的文化表達都不應夾帶私貨。藏在月餅中的是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對家人團圓的真切期盼,應將這份真摯的情誼傳承下去,而不是被消費主義侵蝕。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