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毛同輝認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礎和必然路徑。既要持續做大“蛋糕”,讓人民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共享改革成果,還要公平分好“蛋糕”,讓人民在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中提升幸福指數。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近來,“共同富裕”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研究扎實促進共同富裕問題。從“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被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到6月份中央選取浙江省先行先試,支持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再到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要“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近期黨中央關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大擘畫、大部署、大動作,鼓舞人心,舉世矚目,標志著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國又開啟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共同富裕,民之所盼。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礎和必然路徑。既要持續做大“蛋糕”,讓人民在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共享改革成果,還要公平分好“蛋糕”,讓人民在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中提升幸福指數。
新時代,新征程,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成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念茲在茲的“國之大者”。共同富裕不僅被作為價值理念來追求,而且還被作為實踐要求來推進。推進共同富裕,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同時,還要堅持循序漸進,對共同富裕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有充分估計,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徑。
實現共同富裕,是在中國的大地上,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適應國情、民情,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努力。
實現共同富裕,要發揮制度優勢。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兩個毫不動搖”絕不能變。通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讓所有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實現先富帶后富、先富幫后富。
實現共同富裕,要優化收入分配。效率與公平,是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處理好的一對關系。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實現共同富裕,要突破重點難點。農民增收是共同富裕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農民的日子更有勁頭、有奔頭、有甜頭。
實現共同富裕,要促進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道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要積極破解東西部發展差距問題,構建東西部協作長效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山海協作”的升級版。(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毛同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
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內涵與要求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