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9月20日報道,外賣包裝存在亂收費的現象:某麻辣燙店對每份菜品收取0.3元打包費,某燒烤店對無實物的辣度選擇收取0.2元打包費,部分超市對無需包裝的商品強制收取打包費。
外賣包裝亂收費的問題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先前“燒烤外賣按串收打包費”“兩個饅頭收取兩份打包費”等話題屢次沖上微博熱搜。商家收取包裝費并不違法,但索價過高、強制收費、重復收費甚至收取不實費用便違反了公平合理的交易原理,讓消費者承擔了不該承擔的費用,涉嫌變相強制消費。包裝收費亂象是對誠信經營理念的踐踏,也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嚴重者甚至屬于違法行為。
外賣包裝亂收費為何頻頻發生?
從客觀因素來看,國家推行“限塑令”后,包裝成本明顯上升。根據國家《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2021年起,餐飲打包外賣需使用可降解塑料。由于可降解塑料成本較高,部分商家出于利益考量,選擇在包裝費上做文章。
從商家的角度來看,他們也的確處于某種困境。包裝亂收費引發熱議后,許多商家表示平臺抽成嚴重。36氪相關話題的討論區下,一名自稱是“買早午餐的小商家”表示“平臺每個商家對每單至少抽成4塊,還要另外付3元配送費”。除了平臺抽成以外,商家還面臨著同行競價以及與實體店的競爭。當然,也有少量無良商家完全是為了謀取利益,他們鋌而走險,無視法律,鉆著相關打包規定的漏洞,通過黑心收費向消費者轉移成本。
那么,外賣包裝亂收費要如何破題?
對于商家而言,高成本和競爭壓力絕不能成為侵權違法的借口。店家應當恪守法律,尊重消費權益,同時應當配合國家限塑令,使用環保包裝盒、環保餐具,杜絕不必要的包裝浪費。店家可以在確保定價合理的條件下適度漲價,但需確保消費者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也可以提供不同價位的包裝滿足各層次消費者的需求。
對于平臺來說,助力環保是其應當承擔的企業責任,平臺有責任承擔部分包裝費。同時,平臺還需要規范打包標準,防止入駐店家趁機亂收費。此外,還可以給予環保店家額外標識,并通過補貼、紅包等方式鼓勵合規店家。
對于消費者而言,公平交易是其合法權益。若消費者認為店家存在收費高昂、收費不實的情況,他們可以且應當向平臺投訴。此外,消費者也應為環保貢獻力量,可以通過線下就餐減少包裝浪費;在外賣時則盡量選擇環保商家,或自備餐具。
對于相關部門來說,除了嚴懲亂收費的違法行為,建立統一的外賣包裝標準也是必要之舉。國家應當繼續鼓勵扶持環保企業,加強限塑宣傳,增進民眾的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關系到國家的長遠發展,限塑令勢在必行、全民有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包裝收費亂象將不再發生,我們也將迎來更加綠色的明天。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