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州的殷殷囑托,也是廣州未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新形勢下,如何找準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徑,從中鞏固自身優勢,發掘潛力優勢,是廣州現代服務業未來出新出彩的關鍵。本期智庫論壇邀請三位專家線上線下共同展開探討。
訪談嘉賓
劉志彪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南京大學教授(右一)
賴長強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商貿所副研究員(右二)
陳旭佳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右三)
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突破口
廣州日報:如何準確把握現代服務業與現代產業體系之間的關系?廣州現代服務業這幾年取得了哪些成績?
劉志彪:所謂現代產業體系,是以較穩固的現代農業基礎、比較發達的制造業尤其是高端裝備制造業以及門類齊全、水平較高的現代服務業為特征的現代產業結構系統。它具體表現為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之間的協調發展,以及技術進步在產業發展中的貢獻份額不斷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顯然,現代服務業是現代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在城市經濟發展中表現最為突出的組成部分。
賴長強:全面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是廣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突破口、助推器,是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動力基礎、內在要求。現代服務業成為廣州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產業與增長主動力。2020年第三產業占比穩步提升至72.51%,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提高到65.1%,第三產業規模居全國城市第三,形成6個增加值超千億的服務業集群。廣州正朝著“兩個70%”(服務業占GDP70%、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70%)的目標邁進。
陳旭佳:3年來,廣州現代服務業的質量效益和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和控制力持續提升,表現為:一是新興服務業發展迅猛。榮獲首批“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跨境電商總體規模穩居全國首位。二是市場主體加速集聚。擁有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48家,多家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在穗設立區域總部。三是功能性平臺加快落地。廣州期貨交易所、上交所南方中心等相繼落戶,重點引進了數十家國內知名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四是產業布局日趨合理。中心城區形成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天河中央商務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等一批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外圍郊區依托大型交通樞紐和國家級開發區,形成了廣州空港經濟區、南沙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等重大平臺。五是服務網絡全球拓展。“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等高端國際會議活動相繼舉辦,從都國際論壇、海絲博覽會等一批高端會議活動品牌日漸成型。
“綜合性”優勢是廣州“底牌”也是“王牌”
廣州日報: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是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促進二者整合的要素有哪些?廣州現代服務業的優勢是什么?
劉志彪: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要素有三方面。一是市場要素。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在市場上相互依賴,各取所需。現代服務業的服務對象大多數來自于制造業,而先進制造業需要現代服務業為它投入技術和服務。二是技術要素。這更多地體現在制造業的創新發展中,制造業的智能化、信息化過程與現代服務業創新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三是體制要素,或者說是一種觀念要素。促進兩者融合,關鍵在于改變人們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固有印象,它雖不生產實質產品,但是提供生產所需的知識、技術、人力等資源,這些都是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根本。
陳旭佳:產業升級,創新為核。當前廣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大招”,在于創新。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支持,現代服務業對創新的依賴度迅速上升并被置于首位因素。近年來,在創新驅動下,廣州電子商務、共享經濟、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崛起,新零售、在線教育、精準醫療、智慧物流、網上旅游等方興未艾,在線辦公、無人配送、定制經濟等初顯端倪,成為當前廣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最大優勢。
賴長強:廣州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主要優勢是“綜合性”,這是“底牌”也是“王牌”。廣州作為全國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一要發揮廣州現代產業體系完善和高校資源云集的優勢,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耦合共生、相融相長,大力推廣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廣“廣州定制”等制造新模式,推進“制造+服務”的產業融合和區域融合。二要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培育壯大服務主體,加快培育一批集戰略咨詢、管理優化、解決方案創新、數字能力建設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加快工業設備和企業上云用云步伐,培育一批面向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逐步完善先進制造業供應鏈關鍵配套服務體系。三要全面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供深度融合空間。
制造業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最大發力點
廣州日報:在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的過程中,政府應扮演何種角色?廣州現代服務業發力點在哪里?
劉志彪:一方面,政府要為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現代服務業屬于“制度敏感性產業”,需要政府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時,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制造業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優質生產要素流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以此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要有意識地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尤其是要發揮大城市在人才、資本、創新資源集聚等方面的優勢,以此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現代服務業集群融合發展,并形成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進而達成兩者協同集聚的合理空間布局。此外,政府還要用好負面清單制度,真正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服務業發展。
賴長強: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廣州未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一是“喚醒”傳統優勢服務業的新活力,打造老城市商貿業提升發展的新范例。如高標準推進廣交會展館四期、廣州國際會議中心建設,支持廣交會創新發展提升影響力、輻射面,探索“新業態+新經濟+會展”新模式,塑造“廣州會展”品牌。二是增添高端服務業發展新動能。如加快推進5G、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服務,加快發展研發、設計、會計、法律、咨詢、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業,聯合港澳共同打造一批高端專業服務業集聚平臺。三是滋育現代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把握全球科技革命與消費升級新趨勢,積極支持產業跨界創新,借助發展特色、新興經濟集聚高端服務資源,促進“廣式服務”線上與線下融合、虛擬與現實互動。
陳旭佳:歷史和實踐表明,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和關鍵動力,且對服務業具有更大的推動力,這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最大發力點。一般而言,加快先進制造業投資與發展,不僅會拓寬服務市場,推動服務業全面發展,也可借由制造業高級化而剝離出研發、設計、檢測、營銷、配送等環節,從而推動科技、信息、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因此,面向未來,制造業復蘇將成為推動廣州現代服務業發展最為重要的驅動力。
廣州日報:常態化疫情防控之下,現代服務行業有了哪些新變化、新趨勢?廣州現代服務業未來發展方向是什么?
劉志彪:經濟活動從物理世界走向數字世界,這是發展新興服務業的重大機遇,可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如數字醫療、數字教學、數字娛樂、線上購物等生活性服務業,數字辦公、服務外包、遠程視頻會議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諸如機器換人、無人機應用等實體經濟活動。
陳旭佳:面臨新形勢、新格局,廣州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深入落實建設現代服務業強市決策部署,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新體系,立足國際大都市核心優勢,實施新舊結合、虛實結合和產城融合,充分利用“雙區”建設重大機遇,推動服務業創新、融合、集群、聯動發展,促進傳統服務業優化升級、新興服務業加速成長,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高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使廣州在全球服務網絡中的樞紐地位不斷攀升。
策劃統籌/徐鋒、譚敏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 陳文杰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