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繪制產業地圖 擘畫發展藍圖

    近日,廣州市審議通過了《廣州市產業地圖》。這是廣州為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首次推出如此大體量的綜合性產業地圖。

    城市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生命體”。產業則為這個“生命體”存續發展提供動力來源。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催生著新的空間使用需求。如何處理好產業用地的供給問題,關系著城市創新發展的未來走向。編制發布產業地圖,梳理近期可供開發的產業用地,正是為了破解新形勢下產業用地供給的迫切問題,引導產業空間合理布局,加強對產業發展及項目招商的空間支撐,并以此為實現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廣州市產業地圖》全面梳理了3年至5年內可供開發利用的564個地塊,總面積超過90平方公里,覆蓋全市12個區(含空港經濟區)。其數量之多、范圍之廣,在全國均位居前列。聚焦這份投資者的“廣州指南”,全方位、綜合性是其突出特點。產業地圖著眼于全市“一核引領、兩極帶動、三港輻射、多點支撐”的產業空間格局,集納了各區地塊信息和入駐龍頭企業信息,關注產業鏈相關企業集群集聚發展,把產業規劃發展的大格局和微視角緊密結合了起來,讓城市規劃與產業布局相互融合,有利于實現城市發展的動態平衡。

    產業地圖不僅是產業規劃的布局圖,也是招商引資的指引圖。要充分發揮產業地圖的價值,讓有限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關鍵在于運用正確的“打開方式”。

    首先,用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為了優化要素資源配置、用好產業地圖,必須讓政府和市場各自發揮好作用,支持和協調多元主體盤活城市空間資源、提升城市空間品質。要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積極適應產業變遷,向存量土地要發展增量。

    其次,圍繞強鏈補鏈延鏈做文章。從產業地圖來看,全市重點產業平臺(園區)內的產業地塊共有405個,占全市產業地塊總數量的71.8%,用地面積7855.07公頃,占全市產業地塊總用地面積的86.9%。這些產業平臺(園區)最大的特色就是地塊面積大,非常有利于產業鏈相關企業的集聚。廣州將充分利用資源稟賦,把握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趨勢,運用好產業發展內在規律,有效銜接產業發展規劃、產業園區規劃和產業用地政策,暢通產業全鏈條,做強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

    再次,推動產城人深度融合發展。有人說,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而有“人”的風景才會引來新經濟。“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尊重人的需求和選擇,堅持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促進產與城融合、產與人匹配——廣州需要以產業地圖為底本,不斷優化空間組織模式,完善產業用地供給體系,從產業、消費、生活等各方面塑造魅力城市。

    產業地圖是“畫”出來的,城市美好未來是“干”出來的。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廣州將用好產業地圖這個新工具,對接全市產業空間格局,強化數字經濟核心區的引領作用,鞏固東部、南部創新產業驅動力,加速立體化樞紐港輻射帶動作用,以全市重點產業平臺和園區為核心,促進全市產業地塊圍繞沿江、東南部、西部產業帶布局,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