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深處待云歸
口安志宏
天水白云山原名白音山。周圍的山水大都以“白”字命名,山下有白音村,山地谷口叫白音峽。2008年,白音山白音寺落成,邑人霍松林先生為山門題寫了“白云寺”匾額,人們開始叫“白音山”為“白云山”。白云山位于秦州八景之一的麥積山和有三江導漾之謂的嶓冢山(今齊壽山)中間,是天水東南部李子森林公園中的一朵奇葩,她與有地理標志的太陽山齊名。
白音山是一座奇特的山峰,每當冰雪消融,天色驟然放晴,明媚的陽光灑滿大地時,放眼遙望,那重巒疊嶂的山峰之巔,卻依然被白云和積雪包裹,陽光漂浮在云端之上,山峰的氣溫很低,又使得山頂白云彌漫、朦朦朧朧,頗有幾分仙氣,給世人恩賜了一幅絕美的“積雪浮云端”的山水畫。
白云峰聳立于西秦嶺,其主峰“雙乳峰”海拔2006米,在方圓眾山峰中冠壓群峰,白云山的名字就是由山之白云風景引申而來。每當初冬之時,山下的村莊還是秋意濃濃,可此峰的頂上就已有白霧覆蓋;到了春意盎然時,山頂依然白云素裹;每到初夏或深秋季節(jié)。山風漫游,一幅“蒼山深處待云歸”的美麗畫卷,故有“白云峰”之稱。當?shù)赜忻裰V:“白云山,不同樣;山下暗,山頂亮……”雖然語言不夠優(yōu)美,但耐人尋味。朝著山峰沿著山谷往前走,探尋著更樸素、更美妙的境界,似乎有一線陽光從白云峽穿云而出,峽中景色愈見姣妍,山色蒼翠如屏,使人心神怡。仰望山巔白云。使得久待都市,經歷喧囂的人,得以凈化浮躁心靈,提升精神境界!
李子園據(jù)說與唐朝的建立者李氏有一定的關系,相傳蟠冢山為唐王朝祖先的古瑩所在地。唐朝建立后,改為齊壽山,取“與天同壽”之意。齊壽山又名“云臺山”,上有云臺觀,俗名“謁陵觀”,即朝謁李唐祖陵之意。不遠處的燒紙坡(燒紙坡),因唐王朝建立后,常派人為其先人燒紙,故名。白云山深藏于李子園天然森林公園中,融幽美的自然景觀與神奇的人文景觀為一體。山上有建筑始于東晉十六國時期,歷經1600余年的歷史滄桑,毀于動亂年代。現(xiàn)有建筑大部分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白音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尤以白蛇出洞修行的故事著稱,在當?shù)亓鱾髁饲О倌辏渖襟w懸崖峭壁處有深約五丈的“蛇洞”,相傳是白娘子最早的修身之處,美麗的傳說給白音山增添了不少神秘感。
山水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物境,人們自古以來就很重視,《爾雅》就有“地之山川”類的記載,戰(zhàn)國時有專著《山海經》;孔子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之論。中國人崇拜山,是與“山與天空大地相連相通”、“人與天地山川相應”的思想相關聯(lián)的。和人類朝夕相處的山,被先民們賦予神靈和人文。天水拖隱于秦嶺西,境內山脈縱橫,山川雄偉且各具特色,每座山都賦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比如:陰陽合于伏賴畫卦的卦臺山,雄秀藏于秦地林泉之冠的麥積山;三江導漾于家山,地理標識于太陽山。除此而外,與關驛有關吳砦、三岔、街亭、關山、隴山等,與戰(zhàn)爭有關有古坡朱圉山等。與道家文化有關的山除了花石崖外,云霧山就有四處。與佛家文化有關的山有麥積山、仙人崖、大像山、小簾洞和木梯寺等等,而所有的山都與一定傳說故事有關聯(lián)。
眾人拾柴火焰高。天水作為國務院批準的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基地,需要多角度、深層次地挖掘整理歷史文化資源(包括傳說和神話故事)。文化與旅游兩者之間,具有必然的緊密聯(lián)系。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內涵決定著旅游的品位、精神價值和人文含量。山水是富有靈性的自然遺產,它承載著厚重的人文和歷史。
(作者系天水市人大常委會一級巡視員、周易學會會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