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傳真 > 正文

    農村青年結婚難背后:20~29歲年齡段性別比超120

    原標題:農村青年結婚難背后:20~29歲年齡段性別比超120

    適婚青年尤其是農村青年難找對象的現象,愈發引人關注。農村青年結婚難的背后,青年女性外出務工,農村適婚年齡段人口性別比失衡是一大關鍵。

    根據近期公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21》,全國鄉村人口性別比為107.91(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分省份來看,31個省份鄉村人口性別比均大于100,其中14個省份大于110。

    農村地區性別比高,男多女少,一大原因是鄉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大量適婚女青年流入到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貴州省統計局此前不久的一份分析指出,貴州流動人口中,分年齡組看,青壯年段20~24歲和25~29歲的年齡組性別均低于90,說明青壯年勞動年齡流動人口中女性遠多于男性,此結果與目前農村地區適齡、適婚女性日益減少有直接原因。

    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農村中不少女性外出務工后就沒有回來家鄉,而是成為了城市中的常住人口,其中有一部分在外地結婚生子。

    從2020年我國鄉村人口各個年齡段的性別比來看,只有70歲及以上人口性別比低于100,呈現女多男少的狀態。其余年齡段均大于100,呈現男多女少狀態。其中,20~24歲、25~29歲這兩個適婚年齡段的性別比均超過了120,分別是123.09和120.87。30~34歲、35~39歲這兩個年齡段性別比也都超過了115,分別為116.82和115.77。

    圖表:鄉村地區各年齡段性別比

    (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1)

    展望未來,農村青年結婚難的趨勢仍將持續。數據顯示,鄉村人口中,15~19歲年齡段高達126.24,是各個年齡段性別比最高的。這里面的一個因素在于,有部分農村女青年在初中畢業后就離開鄉村,進入到大城市務工。此外,10~14歲年齡段性別比也接近115。

    與鄉村相比,由于有較多的女青年流入,城市和鎮這兩級的適婚年齡人口性別比要小不少。其中,在城市,20~24歲、25~29歲這兩個年齡段性別比分別為107.01和106.79。30~34歲、35~39歲年齡段人口性別比分別為103.26和103.15。可見在大中城市,80后男女比例相對均衡,甚至于,不少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的大齡女青年面臨著找對象難的問題。城市的90后群體,雖然性別比略高于80后,但相比鄉村地區也要小很多。

    按照統計上的城鄉劃分,鎮是指經批準設立的建制鎮的鎮區。在鎮一級人口中,縣城是最主要的部分。我國的鎮一級人口性別比為103.28,雖然略高于城市(102.97),但遠小于鄉村(107.91),其中20~24歲年齡段性別比為112.46,但25~29歲僅為104.42,這一性別比甚至低于城市同年齡段(106.79)。更為突出的是,在30~34歲年齡段,性別比僅為99.38。

    圖表:鎮一級人口各年齡段性別比

    (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2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縣城和縣域體制內的單位,呈現女多男少的格局,縣城體制內單身未婚女性找對象難現象也引人關注。

    例如,浙江泰順縣青年婚戀關系調研報告提到,高學歷回鄉人數少,女男比例明顯偏高。隨著經濟及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泰順縣大量青年男女前往一二三線城市上學和尋找工作,大部分男女青年在適應了現代城市生活后不愿再返回農村。僅有部分被調查者愿意回鄉參與編制內工作,并且女性的比例要遠遠高于男性。泰順正式編制的教育和衛生系統中,適合婚戀女性男性比例居高不下,分別達到2.91:1和2.21:1,適齡女性未婚率達到26.4%和10.2%,從現狀分析,該比例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