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娛樂 > 明星 > 正文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編劇高黃剛:建立人物心理世界,脫離“標本化、概念化”

    原標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編劇高黃剛:建立人物心理世界,脫離“標本化、概念化”

    電影《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片方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高凱)近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策劃、天山電影制片廠攝制的主旋律影片《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上映,根據“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人生經歷改編,講述了他們一家三代人在帕米爾高原與邊防戰士共同守邊的故事,并重現了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入冰窟的兒童而英勇犧牲的事跡。

    這部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主旋律影片被認為呈演出“一部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在榜樣人物的塑造上,呈現出真實自然,極具人性厚度的效果。

    影片出品人、編劇、總制片人、藝術總監高黃剛日前接受采訪時介紹說,人物傳記片要突出的是人物的關鍵事跡和精神原點。

    2021年1月4日,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入冰窟的兒童英勇犧牲。4天后,這群電影人就日夜兼程開始籌拍向英雄致敬的影片。到達拉齊尼·巴依卡家的情景,高黃剛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那天陰云密布慕士塔格峰好像也在為英雄的離去而悲傷。”小院的草棚下同拉齊尼一起巡邊的牦牛看著他。拉齊尼經常幫鄉親們送貨的白皮卡車后備箱空空蕩蕩物是人非,只有一旁護邊摩托上的紅絲帶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曳。

    “當拉齊尼跳入寒冬的冰湖舍身救人的瞬間,是怎樣的精神世界在支撐著他?他心靈成長的原點又在哪里?”當高黃剛想起拉齊尼的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對被救兒童的母親說的話時——“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都是一樣的孩子,請不要太過悲傷。”這個時候,在這個高原上的小小院落,高黃剛有了清晰的答案,“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長期的耳濡目染才能成就英雄的信仰,是經歷過困難的考驗才能鑄就英雄的堅韌。”

    生活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族護邊員們是非常獨特的群體,一代又一代戍守邊疆是他們的傳統,這和高黃剛以往接觸的題材完全不同。在鳥兒都飛不過去的死亡之谷吾甫浪溝,他們要面對的是常人難以理解的孤獨與生死無常,而拉齊尼一家三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的。在常人無法想象的生長環境中,拉齊尼耳濡目染了爺爺、父親以及無數的邊防戰士守邊護邊使命的神圣,給少年拉齊尼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病重的爺爺步履蹣跚,卻不忘邊防戰士的安危;爸爸頂著數十年不遇的暴風雪與牧民一起把物資送到哨所……父輩樹立的精神旗幟,在拉齊尼·巴依卡心中種下了愛國主義精神的種子,邊關、家國、奉獻、守護隨著他的成長,成為人生信條。

    有了人物的定位之后,高黃剛決定緊緊抓住這個主干,將更多的筆墨用在他的情感、奮斗經歷、信仰、生命意義上,“影片應該直接建立人的心理世界,在思想內涵、人文情懷上,脫離‘標本化、概念化’,從而在更高層面上回歸電影美學,開掘出發人深省的當代文化哲學意蘊與史詩意味。”

    影片中,用多個動人的片段支撐起拉齊尼·巴依卡的精神原點,為高濃度的情感尋找到了根源,讓觀眾的感動獲得了釋放的出口。

    比如,當邊防官兵給予倒在巡邊路上的白牦牛“汗恰”最高禮遇時,陪伴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士們巡邊十多年的白牦牛,用不舍的眼神、堅實的身影,告別戰友。

    在影片結構中高黃剛加入了常人無法看到的生命禁區艱險場面,在一些人看來多少會有不適,但高原守邊護邊的事業本身就是艱險的。“像拉齊尼在生死關頭勇救掉入冰裂的戰士王烈、牦牛‘汗恰’在巡邊路上脊梁摔斷犧牲,這些重場戲鑄造了拉齊尼硬朗、凜冽、剛毅的性格和內在的精神力量。”高黃剛說。“拉齊尼言語不多,但眼神當中透出清澈的光亮。”這是高黃剛反復提及的話。

    從拉齊尼·凱力迪別克和劉紅軍肝膽相照,到拉齊尼·巴依卡和劉朝的情重姜肱;從生死相伴的巡邊路,到打通高原群眾美好生活之路的盤龍古道……整部電影都在弘揚各族人民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對此,高黃剛說,他在時空處理上以盤龍古道作為載體,劃分出了過去和現在兩個時空。“沒有路時孩子們上學只能攀巖走壁,沒有幾個孩子是沒有受過傷的,拉齊尼童年小伙伴夏布娜就是在上學路上墜崖的,這是邊防戰士劉紅軍留下來修路的內在動因。新時代盤龍古道修好了,牧民們搬遷到了新的定居點,今天孩子們上學有了校車。過去時空攀爬上學的不易,與現代時空校車上孩子們充滿幸福的笑臉,映襯出了時代在變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