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防控,三個最新細節值得關注
今天政知君關注的,還是上海疫情防控。
先來看兩組數據:
4月25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661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5319例。 4月25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死亡52例。平均年齡83.1歲,最小年齡33歲,最大年齡100歲。
死亡病例仍在增加,實在是讓人揪心。
在4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說,“33歲這位患者,男性,因突發心跳呼吸驟停,經搶救無效死亡,診斷為心源性猝死,曾接種過2劑次新冠肺炎病毒疫苗。”
在發布會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孫曉冬說:
雖然近期疫情仍在高位波動,但今天報告的陽性感染者數量,總數較昨天又有了進一步減少,達到了2000多例,減幅達13%,這也是自疫情出現下降趨勢以來,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而且,90%以上的新增陽性感染者是在封閉管控期間或集中隔離期間被發現的。
政知君注意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上海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期間,也對目前的上海疫情做了最新判斷。
孫春蘭說,“當前上海疫情形勢總體穩中向好,但基礎還不牢固,不能有絲毫僥幸松勁。”
她還提到,要將陽性感染者迅速轉運收治,加強現場流調排查,嚴格判定密接次密接,實現應轉盡轉、日清日結,“徹底阻斷社區傳染源”。
還有三個細節值得關注。
其一,近段時間,孫春蘭兩度強調堅決防止“跑冒滴漏”。
4月23日至24日,孫春蘭在上海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孫春蘭指出,要在繼續圍繞轉運環節強化銜接加快工作的同時,以管理為中心,抓好工地、企業以及保供人員、快遞人員、志愿者等重點人員管理,鞏固擴大防控成效,堅決防止“跑冒滴漏”造成疫情波動。
4月24日至25日,孫春蘭繼續在上海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
她指出,要堅持以管理為中心,杜絕麻痹大意,嚴防“跑冒滴漏”,切實管住重點地區、重點人群。
其二,根據安排,4月26日,上海市對所有的封控、管控和防范區域內人員進行全員的核酸篩查。
不過,由于受天氣影響,上海市調整了方案——封控區、管控區開展核酸檢測,防范區開展抗原檢測。
政知君注意到,昨天,“上海暴雨”備受大家關注。
據“上海天氣”報道,4月25日,受江淮氣旋影響,上海市有一次大到暴雨過程,并伴有7~9級雷雨大風,強降水時段出現在25日傍晚到26日早晨。另外,4月28日夜間至29日,上海市還將有一次較明顯的降雨天氣過程。
據東方新聞報道,4月26日,上海市市長龔正在奉賢區檢查疫情防控工作。
在檢查期間,龔正前往核酸采樣點,在雨中查看便民服務采樣點的情況。龔正說,要抓緊推進建設,同時要擴大采樣人員來源,滿足市民常態化、便利化的核酸采樣需求。
他還提到,要加強巡查值守,做好降雨大風期間方艙醫院、采樣點、集中隔離點等場所安全管理和現場組織工作。
最后,再來說一下“非必要不離滬”的問題。
政知君注意到,從4月22日開始,上海市開展社會面清零攻堅九大行動,其中一個就是“開展防外溢行動”。
當時的消息中提到,進一步加強離滬人員管理,盡可能減少疫情外溢風險。非必要不離滬,封控區與管控區人員非必要不出區。
確需出行的人員,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出行,對因保障民生供應需要往來上海的貨車司機等高風險崗位人員,落實閉環管理、每日健康監測和定期核酸檢測等要求,離滬時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綠碼”予以通行。
不過,近期網上有消息稱,上海在勸外地人返鄉。
4月25日,就有網友在“上海發布”留言,“外地朋友發消息說,網上看到上海在勸外地人返鄉,還說會資助外地人返鄉,有這回事嗎?”
對此,上海發布予以回應說,上海并沒有讓來滬人員離滬返鄉。
“民政部門負責人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疫情期間,針對外地來滬且在滬無固定住所的社會流浪人員,如有困難,將幫助其離滬。您所說的傳聞,可能是對這個信息的誤讀。”
在4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再度重申,上海嚴格實行“非必要不離滬”,采取各項措施從嚴從緊做好人員離滬管理,堅決防止疫情外溢。
“一是離滬人員除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外,還須提供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在機場、車站等道口做好相關查驗工作,最大限度減少風險人員輸出。”
資料 | 新華社 人民網 央視 解放日報等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