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文學 > 小說散文 > 正文

    昨天、今天

    核心提示: 此生作為中國人,幸甚至哉!

     

    周末休息,上午和愛人去早市買菜,愛人進店挑菜,我在店門口等著。一轉身,看見門邊擺放了一捆甘蔗,怔怔的望著這捆甘蔗,思緒飛到了童年時代。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我的家隨著父母的工作搬遷到了一個叫艾維爾溝(俗稱銅溝)的地方,那是一條坐落在兩座山脈之間的狹長山谷,一邊是灰黃的土山,一邊是青色的石頭山。據父母說這座青色的山里蘊藏著豐富的銅礦,艾維爾就是維吾爾語銅的意思,銅溝的名字由此而來。

    那是物資匱乏的年代,加之艾維爾溝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在距離住處十多公里的煤礦才有幾家稍大一些的商店,很難吃到應季的新鮮水果。有一天我從同桌那里聽說有一種水果叫“甘蔗”,它長約3米,狀如竹棍、表皮棕紅、鮮美多汁、味道甘甜,即解渴又解饞,還可以當“武器”玩耍。

    放學回到家中我就急切的把這種“神奇”的水果“介紹”給了媽媽,并纏著讓媽媽去買。媽媽笑著說:傻孩子,甘蔗要等到秋天才能成熟,等你爸爸冬天放假回來后,讓他去煤礦給你買。

    那段時間我最大的期盼就是能早點吃上甘蔗,哎!那時候咋就那么饞呢!現在想想也挺好笑的。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進入了初冬季節,爸爸從工地上回來了,而且還帶回了我心心念念的神奇水果“甘蔗”,那一刻我的興奮程度難以言表。

    爸爸遞過手中的甘蔗。滿眼含笑的看著我,接過甘蔗我大喊大叫著沖出家門,不顧爸媽在身后讓我不要摔著了的叮嚀聲,給小朋友們顯擺去了。

    顯擺夠了,扛著甘蔗回到家中,嚷嚷著讓爸爸給我削甘蔗吃。爸爸找來一塊抹布,把甘蔗表皮搽干凈,用菜刀把甘蔗切成小段,扒去甘蔗堅硬的外皮后遞給我說:吃吧,沒有甜味和水分后渣子不能吃,要吐掉的。

    咀嚼著、吸吮著甘甜的汁水,糖汁入喉那一刻如同饑渴時飲下的清冽甘泉,又如暖陽下拂面的徐徐清風,沁人心脾的舒爽讓人終生難忘。

    發啥呆哪!愛人的呼喚聲把我拉回現實,指著菜店門口的甘蔗對愛人說:看見甘蔗想起小時候第一次吃甘蔗的情景了,回想起過去,真的感慨太多!

    自我第一次吃甘蔗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在這四十年里,我們偉大祖國的變化可謂是日新月異。我們生活也是每天都在不斷變化,不斷提高。

    記得過去每戶的糧食是定量的。成年人每月30斤糧食,以玉米面為主,上學的孩子按學齡前、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定量,25斤至28斤不等,學生的白面相對成年人比要多一些,想來國家是從孩子正處于發育期,需要營養考慮的。

    數量有限的白面大人們肯定是不舍得吃的,大多進了孩子們的嘴里,尤其是家中年齡小的孩子,比如我。

    我在家中最小,排行老三,哥哥排行老大,姐姐排行老二,在阿拉溝的時候我也就3歲左右,平時家中的白面大多都讓我吃了,就連過年時單位發放數量少的可憐的大米、豬肉,哥哥、姐姐連味道都沒聞見就進了我的嘴里,現在想想還有些怪不好意思的,如果不是我當年的貪吃,估計他們的身高至少比現在多上幾厘米吧!

    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但凡緊俏一些的商品不僅需要錢,更離不開一樣重要的東西“票”,例如購買糧食需要“糧票”購買清油需要“油票”購買白砂糖需要“糖票”等等,不勝枚舉。

    光陰荏苒,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偉大祖國迅猛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由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人民生活富足,各類生活物資已不再匱乏,“票”的年代已成為歷史,市場上各類商品應有盡有,過去因為物資少買不上發愁,現在是市場物資豐富,為該買些啥“發愁”。

    祖國的變化是日新月異的,童年時沒有吃到甘蔗時的那種渴望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是不復存在的,所有這些都歸功于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昨天的貧窮、落后早已變成今天的強大、富足、先進,一躍成為世界民族之林的佼佼者,尤其是應對2020年初開始在世界范圍內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更是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證明了中國的能力和實力。

    此生作為中國人,幸甚至哉!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