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銘政
五年來,我省電影工作者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求真務實、銳意進取,不斷推進電影事業產業走向繁榮,電影創作生產亮點頻現,令人振奮。
同頻共振,緊扣時代脈搏,繁榮電影創作
-
全省電影管理部門和電影工作者緊跟時代步伐,把握社會脈動,堅定文化自信,堅守藝術理想,堅持創新創造,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唱響新時代。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百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節點、重大主題,著力推進電影創作生產。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在選好題材、講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足功夫,講述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一批紅色題材、敦煌題材和生態保護等題材的重點項目應運而生。
-
2017年至2021年5年間,全省共創作生產電影92部,是上一個5年電影創作總量(37部)的2.48倍,近4年年均達20.5部。創作出了《丟羊》《八步沙》《踢球吧,孩子》《面向群眾》《我是城管》《金城檔案》《丟人》《天水來的姑娘》《足球·少年》《刑警本色》《浴血誓言》《愛在零緯度》《芬芳》《高鐵作證》等一批精品佳作。近20部影片在電影頻道播出,近10部影片在全國城市院線公映。2021年,《刑警本色》《黃廟村·地宮美人》創我省電影網絡票房新高。
影視制作機構從2017年的282家增加到2021年的400余家,影片報備立項明顯增長。民營機構占據了90%以上的創作生產份額,挑起了甘肅電影的大梁。名勝風景區和影視基地服務拍攝的能力迅速提升,甘肅獨特的歷史文化和地域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影視團隊前來拍攝。
與此同時,全省電影市場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勢頭。2021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影院207家、銀幕1032塊、座位111467個。2019年全省電影總票房5.97億元,創歷史新高。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回落到2.09億元,2021年迅速回升到4.91億元。共有20多條國內院線公司在我省經營。
-
凝心聚力,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我省電影工作者從黨的百年征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新時代實踐中汲取養分、獲取靈感,傳承民族根脈,彰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用充沛的正能量為時代畫像、立傳、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講述南梁革命歷史故事的《浴血阻擊》《我的青春歲月》、反映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征戰河西的《浴血誓言》、以甘肅第一個女共產黨員秦儀貞等為原型的《金城檔案》等影片,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前行力量。
《面向群眾》《足球·少年》《我心向上》《馬蓮花開》《興隆山下菜花香》《向陽花又開》等影片,真實再現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及鄉村振興過程中甘肅人民的生動實踐和輝煌成就,充分彰顯了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國內首部以高鐵建設為題材的《高鐵作證》等影片,展現了改革發展的巨大變化。
講述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的《八步沙》和會寧植樹造林故事的《郭富山》等影片,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態保護理念和不畏艱難困苦改造山河的英雄氣概。
《愛在夏日塔拉》《藍藍的天上白云飄》《尋鹿香巴拉》等影片,描繪了我省民族團結進步、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美好圖景。
緝毒題材電影《丟人》和掃黑除惡題材電影《刑警本色》等,展現了公安民警用青春與熱血維護社會平安譜寫的正義篇章。
《敦煌不了情》等影片描繪了“一帶一路”建設的美好圖景。2019年10月《愛在零緯度》在北京舉行首映式,這是我省第一部在國外全程拍攝的影片,也是全國首部全程在印尼拍攝的電影。
《吾愛敦煌》《穿越絲路的花雨》等影片,以生動感人的故事和光彩鮮活的人物形象,敘述了一代代敦煌莫高窟人和藝術家為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所作的探索和努力。
-
扎根生活,謳歌奮斗人生,書寫人民情懷
編創人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撲下身子找選題、挖素材,不僅把鏡頭對準大時代,生動塑造出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英雄模范形象,也把鏡頭對準普通百姓,表現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柴米油鹽,刻畫時代浪潮中平凡個體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品格和綻放出的理想之美、崇高之美。通過《小中年》等作品,展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圖景,以精湛的藝術表達彰顯深厚的人民情懷,傳遞了真善美的價值取向。在電影《面向群眾》首映座談會上,有關專家說:“影片主人公李培福身上蘊含了一種精神,概括起來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紀錄電影因其質樸、率真成為甘肅電影的新樣態,《踢球吧,孩子》《穿越絲路的花雨》《我是城管》等優秀影片脫穎而出,但創作拍攝一部好的紀錄電影更加艱難、更加耗時費力?!短咔虬桑⒆印窋z制團隊從2017年開始在榆中縣大灣村中連川小學跟蹤拍攝,與孩子們同吃同住,一起練球,跟隨孩子們去各地拍攝,克服重重困難,細膩精巧地呈現,硬是把一部紀錄片拍成了生動感人的“故事片”。地處偏遠深山的普通農民和他們的子女在銀幕上落落大方,新的風貌和遠大情懷令人刮目相看。獲得敦煌文藝獎的紀錄電影《我是城管》,編創耗時兩年多,采取蹲點跟進、實景拍攝的方式,記錄了城管與攤販、商戶等之間,在城市管理整治中的各種糾葛、溝通、反思和各自的困境與無奈,分寸拿捏得當、客觀中肯的敘事,令人耳目一新。
-
精雕細刻,堅持傳承創新,追求藝術品質
我省電影工作者以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為追求目標,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文化之美,精耕細作,創作出一批積淀深厚、活力迸發、地氣充盈的好作品。其中,反映災難后心理疏導救助的《芬芳》、關注殘疾人的《梧桐樹》、古裝動作片《草莽春秋》、反腐題材的《靈魂的博弈》、農村題材的《雪葬》、多線敘事手法及夢與現實交織的《疲城》、非線性敘事的《來者何人》等作品,多維視角轉換形式、創新內容、細構情節,題材、內容、樣式、風格日趨多樣化,表現領域和審美境界得到拓展。
《浴血誓言》的拍攝正值寒冬時節,動作設計難度較大,拍攝要求嚴苛,攝制過程艱辛。攝制組不怕吃苦,轉場張掖肅南等多個地方,在寒風刺骨的山麓間、戈壁灘挑戰極限,完成了拍攝。
《八步沙》真實還原了那場曾給當地帶來災難的黑沙暴,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為達到這個效果,取景地設置在騰格里沙漠深處。“演員劉培清拍攝被沙塵暴吹倒的戲,在監視器發現他在不停地張嘴,起初都認為他在表演,后來感覺不對,停機趕緊跑過去才發現,他被颶風機吹得都要窒息了,嘴里滿是沙子,耳朵都被沙子堵了,好幾天聽不到聲音。”劉培清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并非偶然。
2017年12月,《金城檔案》獲第16屆電影百合獎優秀故事片獎,女主角范志博摘取最佳女演員桂冠,崔民獲最佳編劇提名。
2018年12月,《丟羊》斬獲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農村題材影片獎,實現了甘肅原創故事片榮膺華表獎零的突破。
2019年1月,《天水來的姑娘》榮獲第17屆百合獎評委會特別榮譽獎,王海威、吳衛東榮獲最佳編劇獎,甘肅風行影視被評為優秀制作機構。
2019年4月,《芬芳》獲得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優秀制作中項目獎”。
2019年11月,紀錄電影《踢球吧,孩子》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提名。這是甘肅電影首次獲得金雞獎這一國家級電影專業獎提名。
2021年11月,《八步沙》獲得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最佳男配角(劉培清飾高嶺賢)兩項提名。這是甘肅電影故事片首次獲得金雞獎這一國家級電影專業獎提名。
2017年以來,《疲城》《雪葬》等多部甘肅影片入選國際A類電影節并獲得有關單元獎項?!稅墼诹憔暥取贰斗曳肌返榷嗖坑捌趪鴥韧怆娪肮澱怪蝎@獎。
這些,是甘肅電影的高光時刻,標志著甘肅電影不僅有了量的增長,更是有了質的飛躍。
-
求真務實,量體裁衣選項目,合作共贏創佳作
甘肅電影的嶄露頭角,引起了電影界及文藝界的廣泛關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最能體現今天甘肅電影特色的是“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精選項目、精準預算、選好伙伴、講好故事、拍出精品,成為一個基本創作模式,蘭州市文聯與浩發影視合作完成“丟”系列作品、甘肅風行影視等比較成功的制作機構大都以這種模式實現了目標。
在這方面獲益良多的當數甘肅風行影視,以獨特的“風行現象”和鮮明的溫暖現實主義特色受到影壇的關注與肯定。2019年12月,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指導,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甘肅省電影家協會主辦,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創作指導處承辦的甘肅風行電影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眾多文藝評論界、電影界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業界以這樣龐大的陣容專門研討一家民營制作機構的電影作品,在甘肅實屬第一次,在全國也不多見。時任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風行的創作給中小成本電影創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
植根沃土,講好甘肅故事,傳遞甘肅聲音
《風馬的天空》讓大美甘南驚嘆于世人,《吾愛敦煌》的航拍讓大夢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更加如夢如幻……每一部影片都在不遺余力地用鏡頭展現甘肅魅力,電影正在成為甘肅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橋梁和使者。張藝謀的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使張掖七彩丹霞爆紅。張掖市近年來配套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筑巢引鳳,吸引了省內外50多部影視劇到當地取景拍攝。新近攝制的《浴血誓言》讓張掖冰溝丹霞、馬蹄寺等名勝又以嶄新的視角吸引了觀眾。
縱觀我省5年來生產的92部電影,創意大部分都取材于甘肅這片沃土,發掘展現甘肅獨特深厚的歷史積淀、紅色資源、農耕文明、民族特色、民俗風情等地域文化,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恢宏史詩,通過講述甘肅故事、展現甘肅風韻、抒發甘肅情懷,展現了家國情懷、時代情懷、人文情懷等。
雖然我省電影創作呈逐步上升趨勢,但作品數量和質量都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期待甘肅電影進一步繁榮發展,在新時代新征程留下甘肅電影人濃墨重彩的華章。
甘肅電影——演繹甘肅故事 唱響時代旋律
責任編輯:紫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