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民俗 > 民俗 > 正文

    【曹昌光專欄】軒轅之國看武山:女子國北

    軒轅之國看武山

    之女子國北

    《山海經》里的軒轅之國是這樣記載的:“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窮山在其北,不敢北射,畏軒轅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

    武山,我學生時、工作后、直至退休,常去。自學研伏羲文化,覺得武山與典籍上的軒轅之國有許多相通之處,這種感受日漸深切。

    軒轅,黃帝名,“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炎黃二帝。”有學者考釋,軒轅即玄黿:玄,泛指黑色,也指太空的深青色,引申為天;黿,綠團魚或蜥蜴,我以為是對龜殼花蛇(俗稱烙鐵頭)的誤認,與四靈的玄武造形相似。

    上古,姓隨母,名隨父。《國語·晉語》說炎帝姜姓,黃帝姬姓,其實他兩隨母,都該姓蟜。姜姬的聲母都是J。《伏羲親家姓啥》一文中我答姓蟜,水簾洞成仙的麻娘娘就是蟜姓女。成仙后的麻娘娘香火很旺,每年農七月,總要被邀請到渭水南百八十里的女子國巡禮。

    [6`62)DN}7)[XEC4~P9CZGO

    女子國,在古西禮地。文革前西和禮縣屬天水,后劃隴南。傳說“有黃池,婦人入浴,出即懷妊矣。若生男子,三歲輒死。”

    黃池,疑今仇池,仇亦讀湫。湫池,古女子履跡求孕的水澤。傳“婦人入浴,出即懷妊矣”,與華胥雷澤履跡生伏羲同一個模式。故西和仇池有伏羲崖,疑似克隆的山寨版。當時貴女賤男,生下女娃一朵花,傳種接代全靠她;生下男娃只會吃,古人不知有大大。生個女娃,精心抓養;生個男娃,死活由他。原始社會,血緣內婚,早孕早產,不講衛生,嬰兒難帶,何況男娃,三歲上死的還算命大。(之一圖2:西和仇池山照片,請百度)

    傳說的黃池,除了仇池,武山洛門的溫泉也是。母系制時,民不知有父,女子求孕,履跡雷澤。既然雷神常住,身上的火氣把水加熱,即使初春天氣乍暖還寒,急著懷娃的女子也敢脫光下水。不止洛門,鄰近的通渭,麥積的街子,清水的白沙都有這樣的溫泉,是不是發生過類似黃池女子國的故事,真不好說。

    父系制時,女子國若不能與時俱進,還想像過去一樣,事事女人做主。比如,夜里會男女,男的跑十幾里路,女方不高興,連門都不讓進,蹴到門外數星宿(xiu)是常有的事。伏羲時期,男子發現自己是娃他大,牛皮起來,不再上門,而是把女人搶來給自己生娃。這樣大的反差,讓女人很失落!心氣高的力氣不如男人,一逃了之。怕男人攆來,尋求女媧的庇護,渭水兩岸到處都是麻線娘娘的神話。

    神話終歸神話,現實中女子大了總要嫁人,逃不是個辦法。好在軒轅國里出了一個好領導,自稱順應天意,實行聘婚。所謂聘婚,就是男婚女嫁的事,中間由巫師插一杠子,牛羊的肩胛骨放在火上一烤,有了裂紋,由巫師說三道四。上古,巫師首領兼任,實際上首領說了算。好首領處事公道,看男女雙方是否般配,這就要女子本人提升自己的價值:會不會紡線織布縫衣,兩頓飯能不能做好,就成了嫁個好人家的起碼要求。我想,這應當是女子國大興乞巧的真正原因。

    被譽為乞巧文化理論奠基人的趙逵夫教授考證,乞巧民俗所祭祀的巧娘娘實為秦人先祖女修被神化的織女星。我細讀牛郎織女相關神話,知天河之東的織女年年勞苦織云錦天衣,忙得顧不上修飾。其父天帝憐女,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二人世界,荒廢了織絍,惹怒了天帝,責令織女河東獨居,一年只準許與牛郎相會一次。天帝心狠,織女可憐,告誡做女兒的光會紡織做飯不行,還得吃苦耐勞,出嫁也得黎明即起,侍奉公婆。遇到一個難伺候的婆婆,再乖巧能干的媳婦也熬不下去。

    西禮每年農歷六月尾七月頭,歷時七天八夜,未婚女子聚集,通過七巧(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乞求生存的本領,更祈盼如意的婚姻,心里七上八下,五味雜陳,唱著唱著那傷心的眼淚就撲簌簌地流了下來。

    于是,待嫁的女兒們想到了麻娘娘,她不僅能織善紡,而且敢作敢為,迎麻娘娘降神最能得福。水簾洞不遠,順溝路平,百八十里,請神容易。何況麻娘娘開明,由當地能人扎一個紙身,女孩們連莊門都不用出。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20606121830

    (西和乞巧節迎神麻娘娘照片)

    乞巧祭祀中保留的迎神,清楚地表明:《山海經》女子國北的軒轅之國,正是麻娘娘坐化的水簾洞所在。

    水簾洞在渭水之北的群山叢中,冰河后的小嚴寒期,干旱荒蕪難免,史稱窮山不謬。渭水之南,屬秦嶺一脈,太皇山林參天,灘歌草盛羊肥。渭水為界,窮山之際,文字艱澀的《山海經》表述得很清楚。

    至于“其不壽者八百歲”,我們在前面幾篇短文已經推斷,天水上古原住民蟜氏食蕎食蟜,免疫力強,養生有方,較之周邊族群,高齡者多。說不壽者也活了八百歲,那是神話中慣用的夸張,不必摳字眼。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趙安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