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韭黃:“不認識的雪糕不要拿”,雪糕為什么越賣越貴?

    韭黃:“不認識的雪糕不要拿”,雪糕為什么越賣越貴?   

    一支雪糕應該要賣多少錢?超市里,隨手拿起兩支雪糕,結賬被告知要三十。在同伴示意下,趕忙又換了兩支,這一次價格卻成了五十。抖音平臺上,“不認識的雪糕不要輕易拿”話題登上熱門,上述的劇情引來無數博主跟進翻拍。

    這個劇情還有另一個版本。博主在超市沒問價格,直接撕開一個冰淇淋邊吃邊買單,最終含淚掏出二十多元,成為評論區被嘲笑的“大冤種”。

    兩段短視頻能火起來,反應出用戶消費觀念上的一個共同吐槽——現在的雪糕真是太貴了。

    2021年,央視財經報道,雪糕的起步價格已上漲至2元,市場上1元雪糕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新晉雪糕品牌,均價在五元往上。為什么雪糕越來越貴?

    消失在童年的冰淇淋

    2020年6月2日,ST天寶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觸發面值退市規則。這直接導致擁有十二年股齡的ST天寶慘淡退市。

    而這一切都源于十年前,董事長黃作慶做出的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重倉冰淇淋,將2010年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的6億元,拿了3.74億元用于新增二期冰淇淋加工車間上。并且后續還要通過向銀行借貸和發行債券等方式募資,持續向冰淇淋項目發動總攻。

    他堅信資金的持續投入,加上他三年前無償轉讓給公司的“大豆植物蛋白冰淇淋”技術,能讓天寶做出國內一流的冰淇淋。事實證明,“冰淇淋狂人”黃作慶做出的冰淇淋味道確實不錯。天寶冰淇淋也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

    天寶這家公司除了冷飲業務,還涉足水產品加工、農產品加工、醫藥品等行業。后三者是營收大頭,平均占據95%以上的營業額。而斥巨資重金投入的冷飲業務即使在巔峰時期的2017年,也不到8%的營收占比,后兩年更是跌至1%不到。舉債打造的冰淇淋項目,營收遠不及預期,最終導致了天寶的退場,史稱“一個冰淇淋”引發的血案。

    細究其原因,天寶的敗不在于銷量,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1元冰淇淋的利潤空間已經被壓到無法維系正常生產狀態。

    和天寶同為童年回憶的光明牌棒冰,由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生產,同樣主打3元以下產品,在2018年被上海光明收購后,我們得以看見它的經營情況。2017 年營收 1.2 億,凈利潤30 萬元;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 1.1億,凈利潤 59 萬元。過億的營收與幾十萬的凈利,形成了鮮明差距。

    利潤下降一部分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漲。根據食品商務網的資料顯示,冰激凌生產所需的牛奶、淡奶油等原材料在2008年至2020年上漲了大約80%。這也是為何我國冰淇淋市場份額前二都是乳企的原因。

    同樣受困于利潤率低下的,還有銷售雪糕的便利店。市場上,零售商大約可拿到冷飲售價30%~50%的利潤。由于較高的冷藏成本和有限的冰柜空間,2元以內的棒冰所能帶來的利潤,顯然不能讓終端零售商為之滿意。維系市場銷售渠道成為了低價冰淇淋的一重負擔。

    另一重負擔是物流。冷鏈運輸比普通物流運輸成本高出40%到60%,配有保溫系統的冷庫,造價高達2000元/平方米。使用時需要花費高額的電費,1萬平方米的冷庫一個月電費在20萬元以上。僅有幾毛錢利潤的老冰棒,在本地銷售尚有薄利維系。如果向外輸送,原價銷售,渠道分銷能力較弱的廠家,則無力承受起冷鏈物流高昂的成本。

    我國雪糕人均消費低

    根據國內冰淇淋龍頭企業伊利的財報顯示,其冷飲業務在2018年至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占總營業收入的7.87%、7.91%、8.33%、8.17%,完全不及占比平均在70%以上的液體乳業務,甚至比不過奶粉及奶制品業務。季節的屬性決定了冷飲的低頻消費特征,以往薄利多銷的策略難以在冷飲這一品類上實現。

    這種營收差距,主要體現在三者的消費頻次上。在我國,冰淇淋仍屬于低頻消費品。根據GlobalData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年人均消費冰淇淋才剛剛接近3公斤,而年人均雞蛋消費量約為22公斤,年人均醬油消費量也高于6升。

    成本上漲和低頻消費成為了雪糕品類發展的根本矛盾。在固有品牌貿然漲價容易引發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更多公司選擇推出新品來解決這一問題。

    根據蒙牛和伊利在2021年年報中對冰淇淋業務經營狀況的描述,前者決定擴展已有品牌,拓展更符合健康理念的品類,推出了添加膳食纖維、控甜等不同新品。后者則推出帶有“純鮮果蔬汁”、“希臘酸奶”等品類,售價均在20元左右。

    新品的推出,是為了解決過往冷飲產品因成本持續上漲導致利潤低下的困境。針對新消費場景必須要打上的概念化標簽,又導致了消費者對于新品“網紅化”的解讀,陷入新的輿論紛爭。

    哈根達斯能賺錢全因賣得貴

    我國雪糕價格上漲分為三個階段:

    2007年到2013年,隨著奶、糖、巧克力等原料,以及人工、運輸、冷藏等成本上升。雪糕開始告別“一元以下”時代。

    2016年開始,市場上“消費升級”的口號被唱響,國產品牌開始進軍高端化路線。10元以內產品,成為了冰淇淋的主力軍。

    2018年,隨著冷鏈運輸的進步,雪糕的線上銷售場景被開拓,依靠營銷出圈的網紅雪糕入局,雪糕步入10元以上的時代。

    2020年受疫情催化,我國冰淇淋線上銷售快速發展。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冰淇淋銷售比例為95%線下銷售,5%線上銷售。僅一年,銷售占比就變為80%的線下銷售和20%線上銷售。

    線上市場的逐步開拓,伴隨著冰淇淋市場迅猛發展,每年以20%-30%的速度不斷飆升。2014年,我國冰淇淋市場規模僅有708億元,2018年增長至1236億元,到了2019年,規模已經達到1380億元,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冰淇淋消費國。

    此外,中國冰淇淋市場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目前中國年人均消費冰淇淋還不到3公斤,這個數據不到美國年人均的八分之一,相當于日本的四分之一。 這使得國內未來冷飲的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報道顯示,2018年我國線上冰淇淋品牌僅有60余家,到了2019年,已增至150家。

    對于輿論上普遍覺得冰淇淋太貴的爭議,從銷售數據上解讀卻是另一種趨勢。

    2018年,鐘薛高在雙十一推出了打破當時市場定價天花板的“厄瓜多爾粉鉆”,一只冰淇淋售價66元,上線僅15小時便售罄。此舉令鐘薛高成功出圈,但也飽受過度營銷,性價比低的議論。但輿論并沒有影響鐘薛高的消費者人群,2020年1月至6月,鐘薛高在淘寶+天貓平臺銷售額合計1.28億元。不到半年,完成了年初制定的銷售破億的目標。

    其中,根據鐘薛高天貓、京東2021年夏季冰淇淋銷售數據,整體復購率為29%,其中在一線城市復購率為36%。

    這說明高端雪糕市場似乎大有潛力可挖。原通用磨坊(哈根達斯母公司)大中華區總裁朱璽曾提到過,波士頓咨詢2015年調研時發現,哈根達斯賺走了行業70%的利潤,且有一半的銷售額都由中國市場貢獻。考慮到中國人均冰激凌消耗遠不如美國日本,哈根達斯能賺錢全因賣得貴。

    冰淇淋市場價格競爭的白熱化,背后的推手是需求端居民消費習慣的變化,也是供應端商家實行的差異化產品和定價策略。同時,冷飲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同行,夏季冰鎮飲料、奶茶咖啡等同性質食品選擇種類也在不斷增多。值得關注的是,冰淇淋市場在品質升級、健康化方面的創新趨勢毋庸置疑,但口味和價格仍然是吸引消費者的決定因素。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