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伏羲 > 正文

    打造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解讀重構 擴展伏羲始祖文化內涵與外延(上)

    伏羲始祖文化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內容涉及哲學、歷史、天文、地理、民俗等諸多領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和核心,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伏羲始祖文化研究,對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重要的意義。

    多年來,眾多專家學者通過對各類文化遺存的挖掘、整理、研究、開發,在伏羲始祖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了讓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伏羲始祖文化,日前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天水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劉雁翔,天水師范學院教授雍際春,隴右民俗學者李子偉,天水市博物館副館長高世華,天水師范學院教授霍志軍。

    【“打造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專題報道:尋根——追尋歷史遺留 凸顯伏羲文化本源地位

    解讀重構 擴展伏羲始祖文化內涵與外延(上)

    新天水記者 裴婷婷  何慧娟 

    1、天水是伏羲誕生地,被譽為“羲皇故里”,我市秦安縣還有女媧祠,請問伏羲、女媧有何關聯,他們是各自獨立還是一脈相承?

    劉雁翔:根據古籍和各種觀點來看,伏羲與女媧的關系大致有四種說法:第一種是兄妹關系,第二種是夫妻關系,第三種是既為兄妹又是夫妻關系,還有一種說法是伏羲和女媧是王位繼承關系,但這種說得比較少。總體來看,伏羲和女媧關系密切,在史籍中總是成雙成對出現,類似神話學上的對偶神,《淮南子》中有種說法認為伏羲女媧是由太極而生的陰陽二神,尤其在山東、山西、河北等地的伏羲廟,伏羲和女媧大多是共同祭祀的,民間認為伏羲和女媧是夫妻關系,就像皇上皇后一樣。有些祠廟名為伏羲廟,但也設有女媧祠廟,有些廟宇直接叫爺娘廟或翁婆廟,還有叫哥姐廟的。另外,全國各地迄今發現西漢以來伏羲、女媧交尾形象畫像磚、畫像石、絹畫300通(幅)之上,分布范圍廣,延續時間長,這也說明無論是歷史上還是在老百姓心目中,伏羲、女媧都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雍際春:史稱伏羲之母為華胥氏,她在雷澤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歷十二年生伏羲于成紀。伏羲出生地成紀就是今天水市秦安縣。以秦安為中心的天水地區,曾經是伏羲部族的主要活動區域,其中留存著大量伏羲、女媧及其部族活動的遺跡和傳說故事。相傳伏羲、女媧為兄妹,后結為夫婦繁衍人類,開天辟地,共同開創了華夏文明,因而被中華兒女奉為創世英雄、民族始祖和中華文化的奠基者。所以,女媧也是伏羲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同時,女媧作為女性始祖,又有摶土造人、補天和高媒之神、生育之神的獨特貢獻與地位。

    李子偉:在許多傳說中,在人類受到大洪水淹絕時期,伏羲女媧為了繁衍人類成婚。伏羲和女媧是兩個部族的首領,可能存在內親血緣關系。在伏羲女媧時代,先民婚姻關系是亂婚制,從伏羲、女媧開始,婚姻開始走向文明,制訂了婚娶制度,實行班輩婚,即父母輩不能與子女輩通婚,這是中國婚姻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這種婚姻制度的產生,讓人的體質遺傳得以極大提高,人類質量大大改觀。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說,任何神話傳說都有歷史的質素,不是憑空臆造的。伏羲、女媧部落都處在秦安清水河流域,是當時許多部落中最大的部族,所以在天水留下了許多遺址,印證他們曾經長期生活在這里,如秦安大地灣遺址,秦安蓮花新發現的伏羲時代遺址,秦安隴城風溝、風洞、女媧祠等。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伏羲、女媧之間是內親血緣部落關系。

    霍志軍:伏羲傳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出現于諸子之書,西漢緯書《遁甲開山圖》已有伏羲生成紀(今甘肅天水一帶)的記載,此后歷代著述均認同此說法。天水境內西山坪、師趙村和大地灣等文化遺址的早期文化層,其揭示的天水遠古居民社會組織形態與經濟生活方式,與伏羲傳說所反映的原始文化時代大體一致。甘谷縣出土的廟底溝類型的鯢魚紋彩陶瓶,鯢魚的頭部似人面、魚紋為鱗甲,學界多認為是“龍身人頭”的伏羲氏之雛形。聞名于世的大地灣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隱含著原始社會圖騰崇拜信息。天水一帶至今有卦臺山等遺存,還保留有國內規模最大的伏羲廟。民間伏羲信仰、崇尚龍蛇的風俗及伏羲民間傳說等頗為濃郁。這些信息共同印證了天水地區是傳說中伏羲氏的誕生地。

    2、在我市境內有伏羲廟、卦臺山、女媧祠等大量伏羲始祖文化遺存,您認為該如何保護與傳承?

    劉雁翔:首先要保護好,文物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要原汁原味地保存下去。比如,天水伏羲廟就保存得非常好,是中國境內唯一原汁原味的明朝建筑,相當漂亮美觀。現有古建筑和明朝鼎盛時期的格局一樣,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全國有80多處伏羲廟,河南、山東等地有大量伏羲廟,尤其河北、山東的伏羲廟在唐代甚至北魏時期就有記載,但大多都被毀壞了,現在能看到的多是1980年以來重新復建的。所以我認為保護非常重要,天水的伏羲廟在全國不是最早的,但卻是保護得最好的。在傳承和開發方面,不管它是什么文物,都是為人服務的,在保護好的前提下還要做好文化的傳承與開發,不能一味地保護而不加以開發利用。下一步天水要建的卦臺山伏羲始祖文化旅游產業園正說明了這一點。要在保護基礎上做好開發利用,開發之時不忘保護。天水伏羲廟等伏羲文化資源是天水人民的寶貴財富,一定要保護好、利用好,以便長期造福于天水人民。

    3、大地灣遺址與伏羲始祖文化有何聯系,能否印證伏羲始祖文化?

    雍際春:大地灣遺址位于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重要文化遺址,該遺址在農業起源、文字符號、彩陶、宮殿建筑、建筑材料和美術起源上對中華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證。伏羲時代當在距今6000年以前,我們雖然不能簡單地將大地灣文化等同于伏羲文化,但是,由于大地灣遺址及其早期文化與伏羲時代同時,分布范圍一致,所以可以以此為參照,進一步探討和認識伏羲文化。

    霍志軍:考古學是研究華夏文明的重要途徑,甘肅境內的許多考古活動為推動華夏文明研究源源不斷地注入新活力。大地灣文化遺址年代為距今8000年至5000年,學界一般認為大體與伏羲生活的時代相符。在大地灣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針、紡輪、骨鏃、刀、斧等生產生活工具,這些發現使伏羲作易、作八卦、創嫁娶之禮等眾多文化貢獻得到了考古學上的印證。

    4、伏羲始祖文化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形成與發展有哪些影響?

    雍際春:古史傳說中,伏羲、女媧具有創世英雄、民族始祖和人文始祖的崇高地位。1942年在長沙出土的戰國中晚期楚墓帛書甲篇有完整記載伏羲、女媧開天地、參萬物、協陰陽、定四時、通山川之舉,使混沌無序和荒涼寂靜的世界有了運行秩序和人類生存,無疑,伏羲、女媧就是中華民族開天辟地的創世英雄。相傳大洪水過后只有伏羲、女媧小兄妹幸免于難,成人后他們結為夫婦繁衍人類。還有女媧摶土造人和高媒之神、生育之神的傳說,都表明它們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們的眾多發明創造開創了文明,塑造了中華民族,也惠及了全人類。

    霍志軍:相傳伏羲的文化貢獻之一是造書契、畫八卦。八卦是中華先民理性思維和高度智慧的結晶。由八卦演化而來的《周易》形成的易學思想與體系,是中華民族解釋世界、認識自然、規范社會人倫的百科全書,反映出中華先民思維能力的極大進步和對宇宙萬物認識的極大深化。八卦符號由陰、陽二爻變化組成,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和多重內涵,成了遠古先民窮究天地、解釋萬物變化的萬能鑰匙。從《周易》卦辭、爻辭中可以清楚看到先民朝乾夕惕、居安思危的精神風貌,矛盾轉化、否極泰來的辯證思維和尚節貴敬的文化心理。在此基礎上,經歷代哲人的清理批判,逐漸形成一套完整嚴密、富有民族特色和陰陽變異的邏輯理論體系,深刻影響了華夏民族的思維方式與文化進程。八卦與易學體系既是儒家學說、道家文化的理論基礎,又是鄉土社會占筮等神秘文化的源頭活水,實乃華夏傳統文化的源泉和核心。

    5、如何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伏羲始祖文化的內涵、核心?

    雍際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一先進文化既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互鑒與交融,又是中國國情和時代發展相結合升華創新的精華。所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其核心價值觀與奠基中華文明的伏羲文化精神內核既一脈相通又水乳交融,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伏羲文化,有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人文精神。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紫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