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關注 > 正文

    中國政法大學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校方:尊重其選擇,已無法補錄

    中國政法大學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校方:尊重其選擇,已無法補錄   

    近日,一則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公示,引發網友熱議。這則公示,由中國政法大學在其官方網站上刊登,顯示32名2022級研究生新生因故無法按期入學,遂對其進行公示。

    公示發出后,不少網友義憤填膺,稱這些學生考上了研究生卻不入學,浪費了招生名額,對其他考生不公。

    9月21日下午,中國政法大學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相關專業已經無法進行補錄,但是學校會尊重這些考生的選擇。

    一高校教授表示,研究生棄學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教育機會和名額,建議學生應有敬畏之心,棄學需慎之又慎。

    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

    9月19日,中國政法大學發布了《關于陸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公示》。

    公示中寫明,該校2022級研究生新生應該在2022年8月28日-29日入學報到。《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第五條規定,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入學的,應當于報到日前以書面形式請假,并附相關證明。對于未請假、請假未獲批準或者請假逾期不報到的,學校視為放棄入學資格。

    該公示中,32名未按時報到入學研究生的姓名、專業被公開。其中,內地碩士研究生15名,內地博士生7名,港澳臺地區研究生4名,外國來華留學研究生6名。從專業來看,商學院人數最多,僅工商管理專業就有7人棄學;其他人涉及到法律碩士學院、法學院、數據法治研究院、國際法學院等多個學院。

    這則公示引起熱議。有網友說,32個求學機會,就這么被這32個人給浪費了;也有網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的權利,這些學生沒有做錯什么。

    校方稱已無法補錄

    這些考生為何棄學?他們空出來的名額,還能補錄其他考生嗎?

    就這些疑問,21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聯系了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一位工作人員陳老師(化姓)。陳老師稱,這些考生大多因個人原因棄學,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原因。目前,因錄取工作早已結束,已經沒有辦法進行替補錄取。

    “在錄取程序完成之前,可能還有遞補錄取的希望,但是現在程序早已走完,基本沒可能再補錄了。”陳老師告訴記者,這些學生都是經過正常程序錄取的,可能因為個人原因或者其它變故造成棄學,具體原因不便公開。在學生不來報道的情況下,學校只能尊重其個人的意愿。

    “其實我們也不希望他們放棄,這相當于浪費了我們學校的名額,他們也確實占用了其他考生的機會。”陳老師說,這種情況并不是每年都有,今年工商管理專業棄學的人較多,也有可能是因為學費較高,每年好幾萬元。

    陳老師稱,學校作出公示是非常慎重的。每個棄學的學生,經過學校再三確認,手寫簽字放棄入學的申請表,提交相關材料走正規程序之后,才最終確認其放棄讀研究生的資格。“學校不會隨隨便便剝奪哪個學生入學的資格和權利。”

    專家稱學生應有敬畏之心

    高校新生棄學,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

    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安徽師范大學2021年有105名全日制本科新生放棄入學資格;當年,福州大學共有119名本科學生放棄入學資格。

    有著百人以上棄學數量的高校,似乎每年都有不少。一所高校的資深招辦負責人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對于本科新生來說,一些學校每年有這個數字都很正常,并不少見。不過,研究生階段棄學的比例要低很多。

    “其實按照現在的就業和經濟形勢,不應該會有這么多人放棄讀研的資格。”武漢某211高校的羅教授稱,對于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的學生來說,放棄讀研并不是那么容易。從每年棄考的專業分布來看,棄學的研究生主要集中在專業碩士(如工商管理碩士類)以及非全日制研究生。這些專業有的學費高,有的利于在職的人進行深造;同時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在培養方式等方面有不少的差別,這些因素都很容易讓人動搖,放棄學習資格。

    羅教授稱,棄學的考生中,也不排除有其他普通專業的。有些考生因為找到了合適的工作而棄學;也有的是被調劑到相關專業,但又覺得該專業無法實現自己的學術夢想,想再考一年;或者是因為身體等原因棄學。

    “從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他們可能并沒有錯。”羅教授表示,但在個人之外,不僅浪費了學校設立的這數十個接受教育的機會和名額,對同期其他的考生也有些不公平。

    羅教授建議,學生對社會、對周邊的人要有敬畏之心,放棄學業不能太隨意,需要深思熟慮之后審慎作決定。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