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公布三季度GDP,山西領跑,還有一省成“隱形黑馬”
近期,全國31個省(區、市,不含港澳臺)陸續公布今年前三季度GDP數據。
數據顯示,相比今年上半年,不少省份的 經濟 有所回暖。
總量排名前10位的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和安徽,除四川外,它們前三季度的增速相較于上半年均有所提升,介于0.2~0.7個百分點。
有18個?。▍^、市)前三季度增速跑贏全國。
其中,山西和福建分別以5.3%和5.2%的GDP增速,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和第二。
18省增速跑贏全國
從GDP增速來看,有18個省份前三季度增速跑贏全國整體增速(3.0%),分別是山西(5.3%)、福建(5.2%)、江西(5.0%)、內蒙古(5.0%)、寧夏(4.9%)、湖南(4.8%)、陜西(4.8%)、湖北(4.7%)、甘肅(4.1%)、山東(4.0%)、新疆(3.9%)、云南(3.8%)、河南(3.7%)、河北(3.7%)、安徽(3.3%)、重慶(3.1%)、浙江(3.1%)、廣西(3.1%)。
相比上半年,不少地區的經濟出現回暖跡象。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經濟前三大省依然是廣東、江蘇和山東。
具體而言,前三季度,廣東GDP為91723.22億元,同比增長2.3%;同期江蘇GDP為88652.7億元,同比增速也為2.3%。
廣東和江蘇的增速,雖然都慢于全國整體水平,但在一些關鍵數據上呈現回暖趨勢。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3萬億元,同比增長2.2%,連續4個月回升。同時,廣東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4.6%。在廣東支柱產業中,汽車產業持續回暖,汽車制造業增長26.5%。
而江蘇前三季度先進制造業占規上工業比重也達到48.9%,比去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
相比而言,在經濟前三大省份中,山東前三季度GDP為64409億元,同比增長4.0%。高于全國增速1個百分點。山東對全國GDP增長貢獻率達到9.6%,居全國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六?。òㄉ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增速均“跑贏”全國,山西不僅以5.3%的增速“領跑”中部六省,增速更是在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
江西前三季度GDP增速達到5%,其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消費品市場等均增長較快,高于全國。
此外,前三季度湖南、湖北、河南和安徽GDP增速皆“跑贏”全國,且四個省份高技術行業發展態勢良好。
從總量上看,中部六省GDP占我國前三季度經濟總量比重達22.36%。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海南、吉林三地未能實現正增長。
受疫情影響,上海上半年GDP比去年同期下降5.7%,今年前三季度上海GDP為30956.6億元,同比下降1.4%,不過降幅較上半年收窄4.3個百分點。
同樣受疫情短期沖擊,前三季度海南GDP為4779.14億元,同比下降0.5%;吉林的GDP同比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4個百分點。
能源大省再度奪冠
在眾多省份中,前三季度山西以5.3%的增速再度奪冠。在能源需求擴大的背景下,山西前三季度經濟表現良好。
山西省通栓附近的一個煤礦。 圖/視覺中國
今年前三季度,山西原煤產量97791.0萬噸,增產9301.0萬噸,增長10.5%。
而隨著煤炭“大周期”的到來,近一兩年山西GDP增速在全國一直比較亮眼。
2021年,山西就一躍成為中西部地區GDP總量增長的一匹“黑馬”,是全國唯一名義增速超過20%的省份,超過第二名內蒙古10個百分點;全省財政收入增長23.4%,工業企業利潤翻了2.5倍,均創歷史新高。
去年山西各城市GDP“全員暴漲”。11個市GDP名義增速全部超過20%,長治、呂梁、晉城三市甚至超過30%,最高的長治達35%,省會太原GDP首次突破5000億元大關。這背后是山西原煤產量的高位運行,2021年山西全年煤炭產量達到11.9億噸。
這樣的情形延續到了今年,上半年山西增速就在各大省份中排名首位。
不過,山西并非沒有隱憂。
“相比鄂爾多斯等地的露天煤礦,山西煤炭開采歷史較長,地質條件更加復雜,現在礦井深度相較鄂爾多斯盆地的煤礦較深。業內相關測算顯示,目前山西開采成本是上述地區的兩倍左右。”重慶大學煤炭資源與安全學院教授胡千庭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目前處于煤炭價格高漲的“大周期”,山西開采成本較高的影響不明顯,一旦煤炭價格進入下行區間并且價格較低,山西整個省份所受影響要更大。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山西的隱憂所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能源方面,山西前三季度快速增長的不僅是煤炭,非常規天然氣、電力供應也在持續增長,特別是其中非常規天然氣產量82.4億立方米,增長13.8%。
而在非常規天然氣中,最近幾年,山西不斷加大力度發展煤層氣產業。目前,山西省煤層氣年產量約占全國的95%以上。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楊兆彪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地質條件較差的地區,直接開采煤炭成本確實較高,但如果是開采煤層氣,與煤炭開采成本較低的榆林、鄂爾多斯地區相差無幾。所以發展煤層氣產業,對于整個山西煤炭產業鏈的延伸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之外,山西在非煤工業方面也在不斷發力。
今年前三季度,山西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7%,其中煤炭工業增長9.0%,非煤工業增長10.9%,快于煤炭工業。
山西之外,今年前三季度其他能源大省GDP增速同樣表現良好。
前三季度,內蒙古的GDP增速達到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在內蒙古經濟中,煤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內蒙古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煤產量8.72億噸,同比增長15.6%。
隱形黑馬
值得注意的是,排除增速冠軍山西,排名第二的是福建,增速為5.2%。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福建GDP已經超越了湖北,在全國省份GDP的排位上再升一位,成為“隱形黑馬”。
廈門大學經濟學副教授丁長發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相比能源大省,福建能保持5.2%的增速,更加依賴綜合因素。
數據顯示,福建現有增速,更得益于制造業。
今年前三季度,福建全省固定資產投資15792.11億元,同比增長9.2%,分領域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8.0%,制造業投資增長高達23.2%,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4.4%。
丁長發認為,不論是石油煉化還是高新技術產業,前三季度福建的表現都較為突出。他說,“比如寧德時代,今年就在福建多地投資建設新的產能。”
最近,隨著新能源電池行業大漲,福建本土企業寧德時代在省內多地擴充產能。比如,2022年2月,寧德時代投資250億的重點配套項目落戶福州;9月,寧德時代投資130億元的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項目在廈門迎來開工。
與此同時,隨著能源產業的大漲,福建在石油煉化方面既有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
今年9月,總投資超700億元的福建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投資協議在福建正式簽訂。該項目由中國石化集團主導的,擬在古雷石化基地建設超千萬噸/年煉油、百萬噸/年乙烯、百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及配套下游煉化裝置,投產后年營業收入可達800多億元。
實際上,古雷石化基地只是福建省石化產業的一部分。
近年來,隨著在石化產業方面不斷的發力,石化產業已成為福建省支柱產業之一。2021年7月,福建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省石油化工產業規模達到1萬億元。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牛鳳瑞認為,今年國內進出口數據大漲,福建作為沿海進出口大省,同樣受益于此。
海關總署公布今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增長9.9%。其中出口增長13.8%,進口增長5.2%。
而據福州海關統計,前8個月,福建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0.6%。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6.4%;進口同比增長2.6%。
不僅如此,如果把時間跨度拉長到近十年,福建GDP在全國的排位一直處于穩定上升之中。
從各省GDP總量來看,2012年,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湖北、上海、湖南,福建排名第11。而到今年前三季度,福建的GDP排位基本鎖定了全國第7。
但不可忽視的是,GDP要想完全追趕上湖北、河南,對于福建而言可能并不容易。
有分析認為,未來人口數量對于省份規模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重要。相比湖北、河南等省份,人口規模被認為是福建的“短板”。
根據七普數據,福建人口約4154萬。而目前GDP排在福建前面幾位的省份均是人口大省,湖北人口有5830萬,四川人口8372萬,河南更是擁有將近1億的人口。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