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關注 > 正文

    9只概念股單日吸金38億,供銷社有何版圖?

    9只概念股單日吸金38億,供銷社有何版圖?  

    話題熱度加持下,供銷社概念股再度起飛。

    截至11月2日收盤,9只供銷社概念股均上漲,其中6只漲停,包括中農聯合、天鵝股份、浙農股份、輝隆股份、天禾股份、新力金融。而僅11月2日一天,9只供銷社概念股的總市值共增加了約38.06億元。

    數據顯示,10月31日至11月2日的3個交易日里,天鵝股份、中農聯合連續收獲3個漲停,新力金融、天禾股份、輝隆股份、中農立華在此期間也有2個漲停。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均對外表示,供銷社企業是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堅守“為農服務”的根本宗旨,致力于為區域內的農業發展、農民致富和鄉村振興做貢獻。

    供銷社概念股為何突然受到資本熱捧,供銷社現在又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對此,專家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供銷社自身獨特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套完整的經營管理體系,新時期的供銷合作社并不是計劃經濟體制產物的翻版。而從各地動作來看,農產品供銷方面是各地供銷社后續可以積極發力的點,也符合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的導向。換而言之,作為農村最后一公里的基礎站點,供銷社的作用可以快速發揮。

    湖北供銷社恢復元氣,釋放什么信號?

    供銷社被推入輿論中心,離不開幾則消息的發酵。在外界看來,曾經薄弱的基層供銷社,變大變強了。

    10月20日,湖北省供銷社官方發布消息稱,10月11日從湖北省供銷合作總社獲悉,湖北省實施“基層社恢復重建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基層社社員達到45.2萬人,其中,農民社員人數由2016年5.15萬人增至2021年33.3萬人。

    “爭取2025年全省基層社社員達到150萬。”湖北省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基層社是供銷合作社在縣以下直接面向農民的綜合性經營服務組織,是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重要載體。因歷史原因,在上一輪供銷合作社體制改革后,基層社一度陷入低迷困境。2014年,湖北全省基層社數量僅696個,比1984年最多時的1800個減少了61%。

    文章稱,2015年起,湖北省實施“基層社恢復重建工程”,以恢復基層社服務功能。6年來,湖北省基層社逐年恢復元氣,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層社總數達到1373個,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

    一系列數字變化背后是基層社角色的轉變。根據介紹,目前,湖北省基層社已經從傳統的、單一的日用品、農資經營,向構建綜合性、規模化、現代化、可持續的為農服務體系轉變。土地托管、統防統治、收儲加工、配方施肥、電子商務、農村合作金融已成為基層社為農服務的主攻方向。

    向前追溯,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早在今年2月,湖北供銷就立下目標:重啟征程再出發。

    根據官方發布的消息,2021年湖北省供銷系統購銷總額8775.16億元。當時湖北省供銷總社規劃,2022年的預期目標為購銷總額大于等于9000億元、銷售總額5000億元、農產品銷售額2400億元。

    湖北省供銷總社還提到,要“重塑供銷競爭優勢”“培育供銷新動能”“力爭匯總實物經營量超過550萬噸,盈利達到5億元。”。

    此后的10月26日,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發布了一則招聘,稱:“2023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計劃考試錄用機關工作人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一些基層供銷社的恢復和工作人員招錄,說明供銷社的發展基礎正在修復,尤其和這兩年各地分類改造薄弱基層社的動作有關。

    “應該客觀看待供銷社在新時代發展的地位和意義,尤其是和當前改革的新方向進行結合。”嚴躍進指出,供銷社發展確實走過一段低迷期,過去社會重視程度也不高,而現在則可以尋找到新的發力點。尤其是從各地的動作看,在農產品供銷方面是各地供銷社后續可以積極發力的點,也符合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的導向。換而言之,作為農村最后一公里的基礎站點,供銷社的作用可以快速發揮。

    拆解供銷社概念股:三家公司去年營收超百億

    資本同樣嗅到了供銷社的熱度。Choice數據顯示,目前A股有9只供銷社概念股,即天禾股份、浙農股份、輝隆股份、天鵝股份、中農聯合、新力金融、中再資環、中農立華、永新股份。其中,10月31日以來的三個交易日,天鵝股份、中農聯合已經連續收獲3個漲停。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目前Choice統計的供銷社概念股,均為中國供銷集團或各省供銷合作社旗下公司。數據顯示,9家上市公司2021年營業收入總額約為850.83億元,凈利潤總額約為27.84億元。

    去年業績中,浙農股份、輝隆股份、天禾股份的營業收入均超過100億元,分別約為351億元、190.8億元、130億元,凈利潤依次約為13.79億元、5.47億元、1.53億元。

    供銷社概念股業績情況。

    今年前三季度,這9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總額約為748.11億元,凈利潤總額約為21.27億元。其中,浙農股份、輝隆股份、天禾股份的業績依然位列前三。

    公開資料顯示,浙農股份前身系始創于1952年的浙江省農業生產資料公司,2020年由浙江農資集團有限公司與原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浙江華通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設立而來,實際控制人為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今年10月16日,浙農股份對外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浙江省供銷社下屬唯一上市公司,公司持續聚焦“農業綜合服務”主業,以“上抓資源建設、下接終端網絡、科技集成服務、數字管理賦能”為總體思路,拓展涉農業務,助力鄉村振興。

    據悉,浙農股份作為浙江省供銷社體系服務城鄉人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臺,有著溝通城鄉、聯結產銷、服務“三農”的天然優勢,得到相關政策支持。近期,公司的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耕地土壤治理相關項目,已與浙江省海寧市馬橋街道等當地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輝隆股份是安徽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控股企業,主要從事化肥、化工和農藥產品的內外貿分銷業務,自主品牌復合肥、農藥及精細化工產品生產與銷售。

    據悉,終端網絡是輝隆主業的根基,按照“省內做連鎖,省外抓批發”和“走出去”的網絡建設方針,大力開展農資連鎖經營,構建了以“配送中心+加盟店”為基礎的輝隆連鎖網絡。

    目前,輝隆股份化肥業務遍及國內17個省區,農藥業務覆蓋10多個省,出口遍及60多個國家,擁有強大的分銷網絡。

    供銷社進行時,一年銷售總額6.26萬億

    供銷合作社在我國已有近百年歷史,其間經歷了黃金時期和曲折發展時期,但并未退隱江湖。

    早在1949年11月,中央合作事業管理局成立,主管全國合作事業。1950年7月,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成立,統一領導和管理全國的供銷、消費、信用、生產、漁業和手工業合作社。四年后,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全國統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建立。

    1982年,在機構改革中,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三次與商業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牌子,設立了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保留省以下供銷合作社的獨立組織系統。

    目前,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內設機構14個,監事會內設機構1個,下轄15個直屬事業單位、14家主管社團和中國供銷集團,中國供銷集團管理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1家。

    2011年,中國供銷集團以960多億元營業收入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83位,在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排名中排在第31位。

    根據公開信息,2021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全系統實現銷售總額6.26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兩位數增長,同樣出現在上一年。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2020年全國供銷合作社全系統實現銷售總額5.3萬億元,同比增長14.2%。

    此外,截至2020年年底,全供銷系統有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機關2789個,全系統有基層社37652個,比前一年增加5187個。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明確提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健全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綜合平臺。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供銷社相關企業已超11萬家。2022年上半年,我國新增供銷社相關企業3238家,同比增長49.56%。從區域分布來看,河南以1.49萬家供銷社相關企業排名第一,廣東、山東分別有1.01萬家、0.82萬家,位居前三。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副所長杜曉山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供銷合作社自身獨特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套完整的經營管理體系。新時期的供銷合作社并不是計劃經濟體制產物的翻版,這一點是明確的,當前供銷合作社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其既是領導部門又是經濟實體的特性,幫助農村實現鄉村振興。

    杜曉山稱,在生產方面,當前供銷合作社既可以自己通過實體經濟進行生產加工,也可以和農民聯合起來,通過經濟聯合體的方式同農民一起辦產業。在供銷方面,供銷合作社可以通過搭建多種平臺幫助農產品對接,更及時有效地提供農村生產資料。在信用方面,供銷合作社可以通過內部資金互助幫助農民解決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相關閱讀
    關鍵詞: 錦旗,感謝信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