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河南 > 正文

    鄭州一社區書記稱為防疫錯過女兒成人禮,為何無法引發網友共情

    鄭州一社區書記稱為防疫錯過女兒成人禮,為何無法引發網友共情   

    11月6日晚,鄭州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鄭州市中原區桐柏路街道平安街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紅英書記發言,講述自己錯過了女兒18歲生日,缺席了女兒成人禮。(據11月7日頂端新聞)

    這個發言上了熱搜,引來不同解讀。有網友認為,缺席女兒成人禮不算多感人的事,拿到新聞發布會上講,似乎不夠“有料”,因為不能打動人心,體現不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辛苦。相反,還有網友認為,這個發言不接地氣,有不食人間煙火之感,因為被封控的居民所經歷的困難,也許遠遠比這個缺席女兒成人禮大多了,講這樣的一個情節,難言體察了社情民意。

    社區書記在發布會上講,缺席了女兒成人禮(來源:視頻截圖)

    劉紅英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本意是講社區工作的不易,希望能得到一些理解。她在講缺席女兒的成人禮之后,還講了女兒的反應。女兒跟她說,她在家里好得很,也希望媽媽愛自己多一點。然后,女兒又說,她第一次感覺,媽媽讓她很驕傲。這話或許有這樣一層意思,她為抗疫奉獻,不能陪伴女兒,卻是女兒最好的成人禮,讓女兒一下子長大了,知道媽媽的工作有意義,為媽媽感到驕傲。

    網上的發言錄音,也有斷章取義之嫌。據報道,劉紅英還提到,有志愿者連續6天負責核酸檢測,第6天測出陽性。得知這個事情,劉紅英流淚了,她給志愿者發去信息抱歉。這同樣是說明基層防疫的辛苦,有看不見的付出與奉獻。

    劉紅英的發言引來爭議,這也說明,講好基層抗疫故事很重要,做得好也要講得好,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劉紅英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區書記,有的社區基層工作人員,日常事務處理得多,可能并不擅長在臺上發言。即便發言未獲共情,也不影響大家對基層工作不易的體諒。實際上,網友大多對基層工作的辛苦表示理解,只是覺得“缺席女兒成人禮”的感人效果欠佳。

    今年4月,上海一位社區書記馬勝燁連續多天滿負荷工作,工作卻遭到誤解,凌晨發文欲辭職。所在社區居民看到后,“接龍”寫下15000余字留言奮力挽留。這也說明,居民平時吐槽歸吐槽,但人心有桿秤,對基層工作的不易是看在眼里的,有誤解也不影響理解。

    社區書記在發布會上發言(來源:視頻截圖)

    上海這位社區書記寫過一肚皮苦辣酸甜,諸如一棟樓封不封、什么時候封,他知道的不會比居民早多少,但居民的發問讓他招架不住,“封樓了為什么事先不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怎么活?”還有更辛辣的,“你這種人怎么有水平在這里做書記?”

    他也說過自己的家事,“我母親是大病獨居老人,家里還有沒有菜,不知道;兒子高二了,倒不太擔心,總能自己弄點吃的”。

    社區書記被稱為“小巷總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直接面對基層群眾,要說脫離實際,不食人間煙火,還真可能誤解他們了。他們也有家庭,有家人要牽掛,抗疫期間,“突然覺得,能回家換身衣服、洗個澡,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他們不怕生活苦,就怕不被理解。

    缺席女兒成人禮沒有引發共情,只是這個基層抗疫故事未打動人心。但對一線的基層抗疫人員,不妨多些理解。當然,基層工作如何做到更細致入微,做到群眾心坎上,多些及時響應、主動服務,以少些誤解,也是一個工作方式方法問題。

    上海那位社區書記也說了工作上的“甜”,誤解歸誤解,當居民喊出一起加油時,他的心就暖化了。所以,面對困難,還是一起加油!挺過疫情期間的困難,大家就都能與家人團聚,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