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首頁 > 關注 > 正文

    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基層,壓給“下面”

    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基層,壓給“下面”   

    最近,一些城市的小區雖然解除了管控,但小區邊門卻遲遲不開。居民找物業,物業推到居委會,居委會說“聽街道的”,街道干部說“等上級指令”。事情經媒體曝光后,街道的上級又批評小區物業“不應層層加碼”。然而,物業和居委會卻有委屈:“我們請示多次了,都得不到明確答復”。像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個案。

    舉這個例子,既不是為小區物業、居委會“叫冤”,也不是簡單地批評街道,而是想和大家討論,如何才能在疫情防控中真正消除“層層加碼”的現象。

    我們首先要厘清為什么會出現“層層加碼”。群眾對“層層加碼”有怨言,有意見,而問題往往發生在基層。難道我們的一個小區,或者一幢商務樓、一家商場、一個道口的管理者(工作人員),是自己主觀強烈地要求“層層加碼”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很多被曝光搞“一刀切”、過度防控的基層工作人員,表面上是負責任,實際上是害怕擔責任。比如,上級有規定,進公共場所要先做核酸,那么不管是哪個崗位上的工作人員,都會嚴格執行。他們不是不關心群眾的意見,而是更擔心,如果輕易放行,那么最后到底由誰來負責任?

    再比如,上級有規定遇到急診病人,必須先做核酸再搶救,否則一律不得進治療室嗎?顯然沒有這種上級規定。但是,醫院的保安也罷,120也罷,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權力互相推諉,甚至“見死不救”?他們是不是領會錯了上級的規定,是不是上級雖然沒有“明文”,卻有“暗示”?可能也不是。

    現實中,各種各樣的“層層加碼”問題,基層工作人員不會看不見,不知道,更不會沒意見。但為什么見到了卻不反對,不制止?答案就出在一個責任分配問題上。

    反對“層層加碼”,就要給基層減負;給基層減負,就需要上級領導拿出責任擔當。這就是說,各個層級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都要擔起相應的責任,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基層,壓給“下面”。

    這里要強調的是,疫情防控的“動態清零”與“層層加碼”沒有必然聯系。堅持動態清零,既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必然要求,也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具體體現;而“層層加碼”,則是違反上述宗旨的。

    疫情防控工作是檢驗一位領導干部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從實際情況看,絕大多數干部勇于擔當、敢于負責,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和基層工作人員一樣,他們也很辛苦,我們要給他們一些體諒和理解。但同時,各級干部也應該設身處地為群眾多著想、為基層多減壓,從自己這一關杜絕“層層加碼”。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