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沈文剛 通訊員 柴王寧 胡文龍
初冬時節,靜寧縣界李堡村智慧特色蔬菜產業基地日光溫室大棚里一株株芹菜、辣椒、黃瓜、西紅柿生長旺盛,一片盎然景象。
菜農孫忠誠正在棚內采摘黃瓜,準備菜商上門收購。他在蔬菜產業基地承包了三個大棚,種植了一棚黃瓜、兩棚西紅柿。“黃瓜從10月份開始銷售,一棚產量在5000多斤,平均價格2.5元左右。”李忠誠說,大棚蔬菜一年能種兩茬,一茬能收入10000元左右。
李堡村有20多年的蔬菜種植傳統,今年初,全村流轉330畝土地發展設施農業,集中建設了智慧特色蔬菜產業基地。整個園區年生產蔬菜可達640噸,預計產值1280萬元。
蔬菜基地固定資產和收益屬李堡村集體所有,按照主動報名、自愿承包的原則,分包給1家企業、3家合作社和32戶農戶自主經營,其中農戶租金每棚每年3500元,企業、合作社租金每棚每年5000元。
“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基地”的運行模式,充分發揮聯農帶農效應,加強了與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通過試驗示范、技術培訓、拓寬銷路,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生產標準的推廣普及,進一步解決生產、管理、銷售及村民就近務工等問題,促進園區標準化、科學化水平。
在蔬菜產銷過程中,該基地集成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秸稈生物發酵等新技術,配套使用智能化物聯控制系統,全面推廣使用水肥耦合一體化滴管、土壤溫度濕度養分綜合檢測等智能化設備,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下一步,基地將按照集種苗培育、蔬菜生產、技術創新、加工銷售、信息服務、冷鏈配送、觀光采摘、生物菌劑加工于一體的全鏈式高標準現代化設施蔬菜產業園區發展建設成為縣城及周邊地區綠色安全的“菜籃子”和當期百姓致富的“錢袋子”。
今年以來,靜寧縣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著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著力打造五億級“特色蔬菜”產業鏈,通過政策驅動、項目拉動,多形式建設了一批蔬菜生產基地,不斷擴大設施蔬菜種植規模,全縣設施蔬菜面積達到0.6萬畝。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