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將在“十四五”期間全面發力

    古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綿延1600多公里。如何準確定位、深度挖掘、持續展現甘肅獨特旅游魅力?近日,甘肅省文旅廳廳長陳衛中接受了記者專訪。

    問題一:甘肅省旅游的主要特點、定位如何?

    陳衛中:“交響絲路·如意甘肅”是甘肅旅游的主打品牌。“交響”最能揭示甘肅省1600多公里絲路文明交匯交融的內涵特質,表明絲路的開放性和國際性;“如意”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甘肅宛如一柄“玉如意”鑲嵌在中華大地,是多民族融合交匯、和諧相處的共同家園,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文明交匯之地。“交響”“如意”,跨越時空,在甘肅互相碰撞、融合創新、交相輝映、大放異彩。

    問題二:甘肅省的旅游資源分布情況如何,已經形成了哪些較為知名的旅游品牌?

    陳衛中:我們用“四老”概括甘肅旅游資源情況:一是老天爺賦予的得天獨厚的自然遺產,張掖丹霞、黃河石林、敦煌月牙泉等一批世界級的自然奇觀馳名中外;二是老祖宗留下的獨一無二的人文遺產,現有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嘉峪關關城等7處世界文化遺產,絲路文化、始祖文化、黃河文化、佛教文化、敦煌文化等文化交融互鑒;三是老百姓創造的獨具風情的民俗文化,全省70%的旅游資源集中在鄉村,民俗民風獨具魅力;四是老前輩傳承的獨樹一幟的紅色文化,甘肅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去甘肅旅游,敦煌是龍頭,蘭州是重頭,天水是源頭,甘南是彩頭。全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16895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地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32處。旅游資源方面,全省共有A級旅游景區402家,其中5A級旅游景區7家,星級飯店363家,旅行社926家,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3家,全國甲級民宿2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38個。

    問題三:甘肅省旅游如何破解地段狹長、交通不便的問題,開辟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陳衛中:正如你所說,甘肅作為絲綢之路的黃金段和文化旅游資源大省,雖然具有承東啟西、連南通北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但因全省地理地形呈東西長南北窄的狹長分布,東西長達1655公里,地大物博、景區分散、點多線長,造成“旅長游短”,影響到甘肅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我們通過航旅融合,共同搭建空中絲綢之路快線。堅持把推進航旅融合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加強與航空企業的密切合作,合力打造“航空+旅游”新產品,加快構筑“快進慢游”交通網絡,政企合力打造“快進慢游、南來北往、寒來暑往”的空中絲綢之路快線。甘肅省文旅廳牽頭聯合張掖、慶陽、敦煌等地實施,與浙江長龍航空公司合作執飛的“蘭州—張掖—敦煌、蘭州—慶陽”旅游串飛航線于今年4月28日正式開通,全省重點旅游城市支線串飛從愿望變為現實。另一方面,我們通過鐵旅融合,著力打造“環西部火車游”品牌。自2018年開行以來,隨著政企聯手、省際合作的持續發力,“環西部火車游”連接聯通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了大環線,成為助推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在引客入流、品牌打造、效益增收、客發增量和服務文旅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效果。2018年至2021年,“環西部火車游”累計開行178列,組織游客15.67萬人,實現旅游收入1.37億元。今年,甘肅省文旅廳與平涼市政府、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合作,開通運營“環西部火車游·崆峒號”品牌列車,從蘭州出發至平涼每周往返運行一趟,有效發揮了“引客入平”、促進全省旅游市場持續回暖的積極作用。

    問題四:甘肅如何持續提升旅游的全域態、滿意度,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方式,吸引更多客源前來?

    陳衛中:我們不斷加快5G、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全省文旅行業的應用,著力打造“一平臺、一中心、三體系、三朵云”,加快推進甘肅文旅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建設,全力提升甘肅旅游滿意度。

    一是打造了“一部手機游甘肅”綜合服務平臺,全省文化旅游行業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以“金牌導游、貼心管家、文化導師、全能導購”為目標,實現了全省4A級和5A級旅游景區智能導游導覽、線路查詢、語音講解、VR體驗、分時預約等大量功能。平臺已接入全省113家4A級及以上景區導游導覽信息,實現了6843家酒店及家庭旅館、814家農家樂、573條旅行線路、63家景區門票、9695名注冊導游的在線預訂預約。訪問量已超過1350萬次。

    二是建成了文化旅游大數據采集分析體系,產業發展運行實現大數據監測。建成了省級文化旅游大數據中心,縱向貫通了市縣文旅部門及景區、酒店、旅行社數據,實現了重點景區重點部位實時監控(視頻)和立體管理,解決了重點景區“看不見、呼不應、連不上、管不住”的管理難題;橫向對接了電信、交通、氣象等13類數據,實現數據實時共享,使旅游住宿統計卡點由原來的6391家擴展到14782家,比例從43.24%提高到96%。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旅游信息融合處理與數據權屬保護實驗室落地蘭州大學。

    三是建立了文化旅游網絡宣傳推廣機制,“交響絲路·如意甘肅”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持續與100多家國內外主流媒體、網絡平臺保持良好合作關系,持續開展多媒體融合宣傳推介,形成了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互為補充、線上宣傳與線下推廣緊密結合。甘肅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隨之明顯提高,被旅游指南《孤獨星球》評選為2017亞洲十大最佳旅游地第一名,“2020中國國家旅游年度臻選自駕旅游目的地”等系列殊榮接踵而至。

    問題五:“十四五”期間,甘肅旅游還將在哪些領域持續發力?

    陳衛中:我們重點優化“龍頭引領、樞紐聯通、圈層集聚、帶狀拓展、周邊聯動”的發展布局,通過全產業融合、全要素配套、全時空統籌,著力構建“一個龍頭、兩大樞紐、四區集聚、四帶拓展”的文旅發展新格局,推動形成“點上有精彩、線上有風景、片上有產品、面上有產業”的文化旅游強省生動局面。

    “一個龍頭”,就是以敦煌為龍頭引領,借敦煌文化優勢,把敦煌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使其成為甘肅文化旅游國際化著名品牌。

    “兩大樞紐”,就是“打造兩大文化旅游國際樞紐站”,促進蘭州成為中國西北文化旅游集散地和中國西部旅游大環線重要樞紐站,把敦煌建設成絲綢之路國際旅游集散中心和目的地。

    “四區集聚”,就是“建設四大文化旅游經濟區”,以敦煌為核心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經濟圈”產業集聚區,輻射帶動酒泉、嘉峪關等河西地區文化旅游產業集聚發展;以蘭州為核心打造“中國黃河之都”都市文旅產業集聚區,輻射白銀、定西、臨夏、蘭州新區文化旅游發展;以天水為核心打造“隴東南始祖文化旅游經濟區”,輻射帶動隴南、平涼、慶陽文化旅游發展;以臨夏、甘南城鎮群為依托,打造絢麗民族風特色國際文化旅游經濟區。

    “四帶拓展”,就是以蘭州為中心,貫通甘肅東西,聯手沿線城市,聯動烏魯木齊和西安,打造以“交響絲路”為品牌IP的絲綢之路黃金段文化旅游示范帶,使之成為全省最具活力、最具輻射帶動力的文化旅游經濟帶。縱貫全省南北,建設黃河干流沿線四市以“錦繡黃河”為品牌IP的黃河文化旅游示范帶,形成南接青海、北通銀川的黃河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經濟帶。立足甘肅遍布全省、綿延數千公里、持續兩千年的秦、漢、明三個朝代的長城文化遺產及其關聯性遺產、文化和自然景觀,打造以“壯美長城”為品牌IP的長城文化旅游示范帶。向南向東,結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培育“南梁精神紅色記憶之旅”等紅色品牌,打造以“追夢長征”為品牌IP的紅色文化旅游帶。

    我們確定文化旅游康養綜合收入年平均增長15%,到2025年,全省文化旅游康養綜合收入將達到780億元以上。創新開發10個文化旅游康養小鎮、開發建設300個左右文化旅游康養項目、引導培育50個以上文化旅游康養業態、扶持培育暢銷文化旅游康養商品200種以上,全省培育各類文化旅游康養產業鏈骨干企業100家以上;培育50家文化旅游商品研發、銷售骨干企業,各市州扶持發展10種以上暢銷文化旅游商品,全省文化旅游商品達到2000種以上,穩步提升文化旅游消費能力和水平;孵化培育1到2家數字文化領軍企業,扶持打造1至5個數字文化產業集群,建設50個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數字文化產業項目。旅游業發展方面,著力推動19個大景區提質增效,充分釋放“管委會+旅游開發公司”運營活力,新創建3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在2020年國內旅游2.13億人次,總收入1455億元基礎上,到2025年,實現人數突破5億人次,總收入達到4000億元,力爭兩項指標年均增長20%以上。全省鄉村旅游接待人數年增長25%以上,超過2億人次,鄉村旅游綜合收入年增長30%以上。

    甘肅省委、省政府還成立了省文旅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從2018年起,全省旅游產業基金持續增加,市縣政府加大文旅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綜合運用項目補貼、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促進文旅產業加快發展。

    我們圍繞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牢固樹立事業靠產業、產業靠企業、企業靠項目的觀念,不斷提升投融資水平。健全文化旅游財政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確保政府投入力度。實施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投融資促進計劃,積極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和對口幫扶資金加大項目投資;加強招商引資,建立完善的合作服務體系,引進戰略投資企業、知名品牌企業及社會資本參與文化旅游開發建設,出臺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優化招商環境,提高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鼓勵和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旅游資源相結合,健全多層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旅產業投融資體系,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轉型升級。(何豐倫 張新新)

    來源丨新華財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