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組織書記專訪】 精準施策發力 著力創建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訪金川區委書記張恒山
中國甘肅網11月20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近日,金川區委書記張恒山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金川區將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主動對標新部署、新戰略、新要求,特別是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部署,深入推進強縣域行動計劃,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把學習成效體現在工作實踐中。
張恒山介紹,金川區城鎮化率達91.38%,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優勢。今年以來,金川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按照金昌市第九次黨代會明確的“金川區要在城鄉融合發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的工作要求,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創新突破行動,在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共同體建設等51項重點工作中取得了新突破,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金川實際、具有金川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
“今后,我們將繼續按照研究制定的‘四融六一體’總體思路,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發展深化拓展行動,集聚資源優勢,精準施策發力,著力爭創全省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張恒山進一步解釋說,“四融六一體”分別是指:
——全力推動空間融合。統籌城鄉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能源、生態環境等布局,一體規劃城鄉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優化城鄉空間結構,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構筑資源深度整合、區域特色鮮明的城鄉融合空間布局。
——創新驅動要素融合。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健全完善系統性、創新性、聯動性政策體系,打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制度性通道,推動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和均衡配置。
——深入推進產業融合。立足現有產業資源和基礎條件,把現代農業、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招商引資等方式,延長農業鏈條,拓展農業功能,培育多種業態,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逐步形成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的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
——不斷增進功能融合。突出主體功能定位,合理劃分城鄉生產、生態、生活、文化功能布局,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延伸,讓城鄉在基礎設施、政策體系方面融為一體、相互補充。
——一體推進城鄉戶籍管理。進一步總結試點經驗,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打破掛在戶籍名義下的各種壁壘,推動農民在工農之間自主選擇、自由轉換,實現農民由身份向職業的轉變。
——一體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建立健全覆蓋全民、普惠共享等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構建城鄉統籌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政策體系,推動公共服務向鎮、村輻射延伸,全方位、多層面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體推進城鄉社會保障。創新工作理念,合理配置資源,構建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兜底機制,不斷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一體推進城鄉社會治理。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鞏固完善“一村一社區一輔警”工作格局,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一體推進城鄉基礎設施管護。堅持共享發展理念,深化城鄉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鼓勵各類社會主體參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逐步實現城中村供排水、供熱與城市同網同源、道路與城市互聯互通,讓農民群眾就地過上現代生活。
——一體推進城鄉文明創建。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問題隨手拍、垃圾隨手撿、文明隨手做”主題實踐活動,深化新時代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和文明家庭等基層文明集群創建,推動形成“城鄉同創同建、全民共創共享”的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新格局。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