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河流有了數字“雙胞胎”
今年,甘肅省對境內疏勒河、引洮供水工程、白龍江干流甘肅舟曲段實施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有效提升了水利治理水平和山洪災害防御能力。
疏勒河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所轄疏勒河灌區是甘肅省最大的自流灌區。在干旱的西北,面對保障灌溉需求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目標,必須精準治水。
“所謂數字孿生,是指依照現實中的河流,利用數字映射、智能模擬等技術打造一條數字河流。通過仿真運行、虛實交互,實現實時監控、優化調度。”甘肅省疏勒河流域水資源利用中心工程師盛彩虹說。
在數字孿生疏勒河系統中,灌區698個斗口計量監測點、106套測控一體化閘門和28處雷達水位監測點等信息一目了然。目前,疏勒河灌區超90%以上的灌溉面積實現自動計量。
數字孿生疏勒河系統。(甘肅省水利廳供圖)
“只需10分鐘,就能將整個管理范圍內79.95公里的干渠巡查一遍,及時發現問題、處置問題。”疏勒河昌馬灌區管理處干部李玉軍說。
引洮供水工程是甘肅引水渠線最長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干支渠總長超過1000公里。這項工程讓約四分之一的甘肅人穩定告別了“靠天吃水”的歷史。
在數字孿生技術的支持下,水資源管理、安全巡檢、水費收繳等工作得以在網上實現。“實時推演系統讓配水設施的能耗大大降低,供水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縮短了故障響應時間。”甘肅水務節水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國印說。
引洮供水工程數字孿生平臺。(甘肅省水利廳供圖)
地處白龍江流域的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是我國地質災害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曾飽受泥石流之苦。
通過對數字孿生、大數據、北斗監測等技術的綜合運用,系統有效監測了53個小流域以及66公里主河道水雨災情,可實現“10天風險預警、3天預報預警、實時監測預警”,這為防洪防災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舟曲電子防洪沙盤的災情預案。(甘肅省水利廳供圖)
新技術的應用,讓河流變得“智慧”,管理更加高效。(記者張玉潔)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