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甘快看】一場“冷門”球賽“鏈”出甘肅平涼運動康養產業?

    原標題:一場“冷門”球賽“鏈”出甘肅平涼運動康養產業?

    圖為平涼市體育運動公園效果圖。

    中新網甘肅新聞11月19日電 (魏建軍)提到日前2022年足協杯第二輪比賽,北京國安主場與中冠球隊涇川文匯總比分5比7被對手淘汰。“一方歡喜一方憂”,北京國安或許也在反思輕敵、戰術等問題,而甘肅這支縣級球隊在與當地民眾分享喜悅的同時,也帶火了西北邊陲的一個小城——平涼市涇川縣。

    有人通過球賽“學地理”,有人喜歡“八卦”開始看足球。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場“冷門”球賽背后,網友不僅挖出了涇川的“前世今生”,且將“道教女神”西王母與佛教重地“大云寺”也擺在了公眾視野。有網友還策劃了三日游,來探秘黃土高原的足球魅力。

    2022年5月19日,拍攝平涼市涇川縣大云寺。高展 攝

    十年“運動基因”筑建體育強市

    平涼當地一位官員表示,以“涇川文匯”為代表的當地足球運動的興起與發展,與官方近些年發展體育運動和文旅康養有一定關系。有網友表示,“這不是瞎扯淡嗎?這熱度也要蹭。”暫且不談有沒有關系,但從官方公開資料來看,至少為當地體育運動提供了更廣闊“空間”。

    平涼官方稱,這十年,是平涼體育事業發展速度最快、發展質量最高、發展成效最為顯著的時期。全市鄉(鎮)、村級均建成體育健身工程,共建有各類體育場地8005個,場地總面積423.2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平方米,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率達到100%。

    不可否認,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當地大眾體育發展,起了很重要作用。而平涼也以打造文旅康養產業鏈為契機,舉辦了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崆峒(國際)武術節、中國乒乓球協會會員聯賽、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全國太極拳健康工程等體育品牌賽事。

    讓當地可以驕傲的是,全市共新建足球場地120塊,其中:5人制55塊,7人制(8人制)16塊,11人制49塊,即將竣工的平涼市體育運動公園項目配套建設了高標準足球場。全市20所學校榮獲全國圍棋特色學校稱號,13所學校榮獲“全國青少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稱號。

    根據平涼市體育局資料顯示,全市體育運動公園總投資16.3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5.28億元,年底建成開放,靜寧縣體育館主體框架已封頂,靈臺縣體育中心已投用;海寨溝景區創建為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

    圖為平涼舉辦的“萬人太極拳”表演。

     打造全國足球訓練基地 高標準育人才

    與此同時,當地著重打造“運動康養”,計劃投資1.4億元實施涇川全民健身中心、靜寧體育館等項目9個,加快市體育運動公園開放運營;推進崆峒武術融入康養旅游線路,打造崆峒武術養生拳教學基地和研學項目,策劃舉辦崆峒國際武術節。

    平涼依托即將建成的市體育公園,靜寧奧林匹克運動公園和靈臺縣體育館、涇川縣生態體育公園舉辦崆峒武術、足球等各項體育賽事,把平涼打造成全國足球訓練基地和固定比賽場館,以“體”促進全市文旅康養產業鏈發展。

    根據《關于平涼市足球事業發展規劃(2020年至2035年)》,平涼市每年建設籠式足球場5個以上。目前,全市每1萬人擁有0.5塊足球場地,條件較好的新建居住區、廣場、公園配建1塊五人制以上的足球場地;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塊標準足球場地。

    另外,當地對加大對足球教練員、裁判員隊伍的培訓力度也是實屬罕見。全市目前具有足球資質等級的教練員50人以上,注冊足球裁判員達到140人以上。到2025年,爭取足球教練員達到80人以上,注冊裁判員達到290人以上。

    在培育體育后備人才方面,多渠道配備師資,爭取3—5年逐步落實每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有1名足球專業教師。多方式培訓師資,完成對100名校園足球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加強足球管理經營和科研人才的培訓,培養不同類別和方向的足球專業人才。

    體育文旅康養多業態融合未來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官方曾發布過這樣一句話,“利用好學校體育設施、體育教師,壯大業余訓練隊伍。”看來,除了職業選手,當地對于業務選手的培養,也“操了不少心”。支持開展足球、籃球、排球進校園活動,支持有條件的學校建立代表隊,開展經常性的課余訓練。

    看到這里,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此次涇川文匯的勝利,或許存在一定的運氣成分,但更多的是來自當地對業余隊伍的培養和球隊成員自身的努力以及球迷的支持。涇川文匯看到的,或許是“勤學苦練+運氣成分”,而普通大眾看到的,則有很強的地域性差異。

    當地乃至甘肅很多人認為,“這是難得榮光,需要發揚光大”。北京國安粉絲則在唏噓感嘆“冷門與不敢相信”的同時,也反復提到“真要反思了!”一位資深球迷“柯葫蘆”對中新網說,業余選手打贏職業選手,“這固然是好事,但也是好事的起點,未來可期!”

    比賽結束后,地方民眾近幾天都沉浸在喜悅中,平涼市體育局也發了感謝信嘉獎了涇川縣文匯足球俱樂部。“只有感謝信?為啥不拔點經費支持一下俱樂部發展?”網友總是一針見血,但也有人認為,“當地財政或許緊張,也許經費在后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而平涼近年也在逐步推進,其口號是“問道崆峒養生平涼”,舉辦體育文化旅游節,促進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康養、農林等業態融合發展,致力創建文旅康養基地和全域旅游示范市。

    或許以后,這里將是體育競技與運動康養很好選擇,但這場勝利的余溫過后,能否依然保持這種狀態,官方和民間都需要努力堅持。畢竟,持續性地支持和投入是基礎,長期保持昂揚的斗志才是支撐。未來,好與不好,民眾自有判斷,在外界看來,會更明顯。(完)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