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甘肅 > 正文

    涇川文匯:一球成名,耕耘十年

    新華社蘭州11月20日電(記者任衛東、梁軍、張睿)近日,因在足協杯比賽中淘汰中超球隊北京國安,中冠聯賽甘肅涇川文匯這支縣級球隊一夜之間沖上熱搜,引發球迷和網友熱議。從默默無聞到一戰成名,鮮有人知道,這支由業余班底轉型發展起來的球隊,走過了多少坎坷路。

    “得知抽到的是國安時,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動,幾乎都沒有能贏的想法,大家都抱著學習、表現、體驗的心情去踢。”涇川文匯俱樂部負責人王臻說。

    35歲的王臻,既是涇川文匯球隊的助理教練,又是球員,還身兼涇川縣足協主席。“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去了足球學校學習踢球,一直有成為職業球員的夢想。”像王臻這樣,球員、教練、拉贊助“一肩挑”的角色,在中冠隊伍中并不少見。

    中冠球隊挑落中超豪門,王臻和涇川文匯頓時站在了聚光燈下。一片喧嘩聲中,球員們反而十分冷靜。王臻說,能夠戰勝北京國安,是隊伍中每一位球員足球生涯中都值得銘記的一刻。“很感謝我們堅持了下來,如果沒有最初的堅持,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站在這個級別的舞臺上。”

    甘肅涇川文匯賽后合影

    他說,涇川文匯一直沒有固定的主場和贊助商,球隊集訓冬天放在廣西,夏天就到了甘肅涇川。去年,為了保障一線隊員在涇川的訓練,王臻找遍涇川縣城的商人朋友,最后只拉到了4.5萬元的贊助費。即便這樣“饑一頓、飽一頓”,球隊仍然頑強地挺了過來。

    回顧球隊發展歷程,王臻和涇川文匯隊領隊姚軍認為,一場比賽的勝利背后,不止有閃光的英雄主義,還有深藏功名的集體主義。

    2008年畢業后在涇川縣體育部門工作時,王臻看到家鄉活躍著一批足球愛好者,他自掏腰包3萬元注冊了涇川744300足球俱樂部。創辦伊始,球隊成員不過是當地30多名業余足球愛好者,是名副其實的業余足球隊。

    在過去多年時間里,這家縣級俱樂部一邊參加平涼市舉辦的足球聯賽,一邊調整、改制,并與廣西的北海極馳足球隊簽署協議、合作發展,逐漸在架構與運營方面由“草根隊”向“正規軍”轉變。

    “如果不是這次贏了北京國安,全國可能不會有多少人知道我們,但這并不會影響我們堅持足球。堅持一直是這支球隊的底色。”王臻說,隊里的老球員們上不了場,但依舊愿意伴隨球隊奔赴每一個客場,從替補、助理教練到隊醫,大家是分割不開的一個集體。

    賽后甘肅涇川文匯成員熱烈慶祝

    球員們的執著與堅守,感染著當地各行業的足球愛好者。涇川文匯傳媒科技培訓學校的老板是位球迷,這些年來每年贊助20萬元左右支持球隊發展。“我們很感謝他。可以說,如果沒有他的支持,我們的俱樂部根本運行不下去。”王臻說。

    在各方的關心和支持下,2021年8月初,俱樂部以涇川縣文匯足球俱樂部的名義完成注冊,得以正式參加中國足協主辦的中冠聯賽。

    涇川縣位于陜甘交界處,是甘肅的東大門,自古以來是西出長安通往西域的絲路重鎮。涇川因地處涇河川腹地而得名,家喻戶曉的成語“涇渭分明”也正是出自涇河。

    截至2021年底,涇川縣常住人口21.56萬,盡管人口不多,但這座西北小城體育運動氛圍濃厚。當地以青少年體育為載體,大力倡導學校成立足球社團,吸引學生積極參加足球訓練和競賽活動,已開展了青少年足球培訓12期,建成8所足球特色學校。

    賽后甘肅涇川文匯隊員慶祝勝利

    2018年,涇川縣投資3610萬元,建成總面積47826.9平方米的封閉式體育場,免費給涇川縣足球協會及涇川文匯足球俱樂部使用,并多方位、多層次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為足球運動開展、承辦各級各類足球賽事提供有力保障。

    每年在涇川縣集訓時,涇川文匯俱樂部都會致力于涇川縣校園足球發展,同時承擔著社會足球訓練推廣任務,積極組織青少年隊伍和成人隊伍參加省、市各項U系列足球賽事及成人業余聯賽,取得了優異成績。

    如今球迷再也不能忽視“涇川文匯”這個名字,甚至這場比賽讓更多人知道了這個位于甘肅東部的涇川縣城。

    圖片來源:甘肅涇川文匯足球俱樂部供圖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