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常魁星 通訊員 李康 歐亦斌 黎芳利 孟玥 袁致娟 ) 11月30日,中鐵一局橋梁公司承建的海南海花島項目跨海3號橋建成通車了,海花島又增添了一條連接島內外的新通道。
一道靚麗風景展現在海花島,“小蠻腰”主塔直指海花島湛藍的天空,橋塔兩邊巨大的索網如張開的羽翼,海花島跨海3號橋像一只海鷗一樣翻飛在海面上。通車的3號橋上往來車輛川流不息,橋下海水清澈,附近漁民下海打魚,每到夜晚,前來觀景的人絡繹不絕,3號橋已經成為當地居民和游客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中鐵一局承建的海花島項目位于儋州市中北部白馬井鎮,是海花島連接島內外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國內首座海上橋閘一體化工程。該橋閘一體工程在遭遇極端天氣時,可采取臨時關閉閘門措施,保證島內高程較低區域建、構筑物及濱海公園等設施的防洪安全。海花島項目包含新建橋梁6座,總長度1828米。項目建成后,能有效平衡海南的旅游產業,使往來游客不再局限于三亞。海花島2號、3號橋的建設對于改善附近海域環境狀況,方便島內外居民出行具有重要意義。
海花島跨海3號橋南起濱海大道,向北跨越海域后接海花三路,并與環島六路相交,是3號島與陸地連接的通道。橋梁全長755米,主橋跨海長度349米,單幅橋寬14.75米,為雙向6車道。大橋在設計上將燈塔、雄鷹等元素與橋梁相融合,高86米的橋塔大氣恢宏,索網結構猶如張開的羽翼,極具視覺沖擊力。大橋還設置外挑人行道,給游客不同的觀景體驗,空間上也更多樣化。3號橋主塔采用“核心混凝土塔柱+異型曲面裝飾鋼板外包”結構。常規施工方案為先施工核心混凝土塔柱,再安裝鋼板外包結構,不僅風險大而且工期長。因此,項目啟動伊始,就提出將裝飾鋼板外包結構同混凝土塔柱模板設計成一個整體的構想,先吊裝“鋼板外包結構+內模”,再施工核心混凝土塔柱,優化后的施工方案不僅使施工安全風險大大降低,也讓工期提前了4個多月。
今年8月,海南突發疫情,中鐵一局項目部積極投身屬地疫情防控隔離房建設,先后援助海花島方艙醫院、洋浦方艙醫院、樂東方艙醫院建設,為當地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貢獻。同時項目部緊盯現場生產,克服了工程材料運輸、工人進場等難題,確保在閉環管理下施工不間斷。10月中旬,疫情緩解后,項目部迅速展開作業面,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從半幅通車、瀝青鋪設到整橋竣工通車,一個節點接一個節點有序推進,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全會精神,打造海南生態環境“高顏值“名片。
目前,中鐵一局項目部已啟動剩余工程同步施工方案,其中2號橋預計在12月中旬完成橋塔封頂,今年底,實現單幅通車,全部工程將于明年2月底竣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