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862qo"></strike>
<del id="862qo"><button id="862qo"></button></del>
  • <dfn id="862qo"></dfn>
  • 首頁 > 城市 > 江蘇 > 正文

    催淚奇緣!女子偶遇酷似過世兒子的陌生小伙,搭話后對方上門做客

    催淚奇緣!女子偶遇酷似過世兒子的陌生小伙,搭話后對方上門做客 

    這是一段奇妙的緣分。

    2020年11月,年僅22歲的獨子因公殉職,給50歲的江蘇常州女子竇美娟和丈夫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兩年過去,竇美娟依然無法習慣兒子不在的生活。她會將兒子生前的房間打掃干凈,會給兒子的微信留言,會把兒子的照片打印出來擺在每個房間,還會習慣性地觀察遇到的每一個與兒子年紀相仿的年輕人……

    今年12月3日,竇美娟偶然在商場里遇到了一位酷似兒子的年輕人。她鼓起勇氣和這名年輕人搭話,并淚流滿面。她本以為這只能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沒想到一周后,這位酷似兒子的年輕人帶朋友上門做客。

    那天晚上,竇美娟家里難得熱鬧了一回。對夫妻倆來說,與兩個年輕人相處的幾個小時,“就像兒子回家一樣。”

    中年夫妻痛失愛子

    2020年11月4日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掛掉電話,竇美娟慌張地告訴丈夫:“阿輝出事了!”

    陳嘉輝是竇美娟和丈夫的獨子,1998年出生,當時在南通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工作,離父母在常州的家有100多公里。得到兒子出事的消息后,夫妻倆趕緊收拾一下出門打車,一路上竇美娟在心里祈禱:“只要我的阿輝沒事,花多少錢我都愿意。”

    晚上十一點多,夫妻倆終于來到了搶救兒子的醫院,兒子的同事告訴他們,陳嘉輝在執勤途中遭遇了車禍,現在正在ICU病房。夫妻倆懵了,他們從沒想過這種意外會發生在兒子身上。

    隨后,兩人在ICU病房看到了受傷的兒子,但探視時間有限,竇美娟還沒反應過來,就要離開病房了。

    之后幾天,老兩口就在醫院等著兒子醒來,但兒子一次都沒醒。11月8日,陳嘉輝搶救無效不幸去世。這對竇美娟夫妻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直到現在,她仍然不愿回憶兒子離世的場景。

    竇美娟和兒子的合照

    “等的幾天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不是人過的日子。”竇美娟說,陳嘉輝18歲參軍,20歲進入了邊防檢查站,四年里她只見過兒子四面。兩次是陳嘉輝參軍時,她曾去探親,還有兩次是兒子休假回家。就在出事前一個月,陳嘉輝難得休了5天假,還回家給母親過了50歲生日。但那次兒子出發前,竇美娟正在廠里上班,只有丈夫送兒子出門。當時,陳嘉輝還給她發了信息叮囑:“媽,我走了。5天時間過得真快,你在家注意身體。”一家三口沒人想到,這竟成了永別。

    擺滿照片的家

    在陳嘉輝之前,竇美娟還懷過一個孩子,但幾個月后不幸流產,所以夫妻倆對陳嘉輝的到來格外珍惜。但在竇美娟眼里,兒子并沒因此變得嬌縱任性,哪怕在青春期,也沒像其他男孩一樣調皮。

    竇美娟是一名服裝廠工人,老公是一名油漆工,兩人的收入不算多,勉強足夠支撐一家三口的生活開支。但在夫妻倆記憶中,陳嘉輝很少向他們伸手要錢買喜歡的東西,或者和同學聚會。初中時,他就會趁著暑假找餐館打零工,每天賺個百八十元。

    高三時,陳嘉輝突然和父母商量,想先去當兵。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夫妻倆起初都不同意。但又拗不過兒子,只能給兒子辦理了保留學籍,希望以后能回來繼續讀書。

    當兵的前兩年,陳嘉輝不能回家,使用手機的時間也有限,但每次拿到手機,他都第一時間和家里視頻,講講訓練時又發生了哪些趣事。有一次,竇美娟專門去部隊看望兒子時,帶了1000元上路,準備留給兒子600元當零用錢,但陳嘉輝只象征性地留下了200元,還一直讓她放心,說自己的生活費很充足。

    2019年,陳嘉輝進入南通市邊防檢查站工作。竇美娟夫妻覺得,家里的日子終于到了最有希望的時候,兒子有了穩定的工作,老兩口再干兩年,就把常州的房子賣掉,給兒子在南通買婚房娶媳婦。可惜一家人沒等來這一天。

    感覺日子沒有奔頭,竇美娟的丈夫此便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度日。后來,為了照顧生病的母親,他把這份工作也辭了。

    竇美娟為兒子繡的十字繡

    盡管陳嘉輝的戰友常常來看望竇美娟夫妻,但仍然無法填補他們對兒子的思念。竇美娟開始不停地打印兒子的照片,制作相冊。大一點的照片,就擺在客廳電視柜上,或者掛在正對沙發的墻上,一抬頭就能看到;小一點的照片就擺在客廳的展示柜。直到客廳的柜子擺不開,她又重新打了一組柜子,擺在兒子生前的房間,家里就像為明星應援一樣。她還專門把陳嘉輝的照片印在了一個保溫杯上,走到哪帶到哪。竇美娟還用兒子的單人照定制了3幅十字繡,2021年退休后,繡十字繡成了她的日常之一,不管繡多久她都不覺得累。

    偶遇酷似兒子的小伙

    陳嘉輝去世后,竇美娟重新撿起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在上面分享和兒子的點點滴滴。有時是她和兒子視頻通話時她錄下的一段視頻,有時只是兒子的照片。當初偷錄視頻時,她只是希望在想念兒子時看上幾眼,沒想到現在卻成了為數不多能懷念兒子的東西。

    盡管這些用手機錄制的視頻沒有聲音,但竇美娟幾乎能想起每一段視頻里,她與兒子的對話內容。

    視頻里,這個皮膚白皙的年輕人梳著利落的寸頭,有時是專心和母親在聊天,有時是一邊聊天一邊做些簡單運動。竇美娟夫妻以為,余生兩人或許只能依靠這些視頻聊以慰藉,沒想到竟然在今年偶遇到一段奇妙的緣分。

    12月3日下午,竇美娟陪朋友去接小孩。路過商場時,她給朋友的孩子買了一杯奶茶,等待的間隙,她準備去一趟洗手間。這時她看到兩個小伙子在商場里坐著,其中一個穿著藍色棉服的小伙皮膚、眉眼和低頭看手機的樣子,很像陳嘉輝。

    在兒子去世的兩年里,竇美娟總是習慣性地觀察路上遇到的年輕人,她總是渴望從這些年輕人身上找到陳嘉輝的影子,這是她第一次看到這樣像陳嘉輝的人,令她激動又忐忑。她站在遠處看了兩個年輕人半天,想去打招呼,又覺得很冒昧。直到路過兩名年輕人后,她實在不甘心這樣離開,便轉身回到他們面前,開口問了一句:“你們是來常州玩嗎?”

    竇美娟偶遇張揚時拍的合影

    見兩個年輕人愣住了,竇美娟又趕緊對著穿藍衣的小伙補了一句:“你長得很像我兒子。”說完,竇美娟的眼淚再也止不住,她一邊哭著和兩個年輕人解釋,一邊把自己的賬號展示給他們看。兩個年輕人似乎被她打動了,藍衣小伙站起來抱了抱她說:“阿姨,別傷心了。”

    竇美娟想邀請兩人回家吃飯,可惜藍衣小伙正在等回上海的順風車。她只能試探著問兩人,能不能拍個視頻讓她留作紀念,兩個小伙子痛快地同意了。

    怕耽誤時間,竇美娟沒來得及擦干淚水,就和兩個年輕人錄制了一段視頻,發給丈夫后,又發在了自己的賬號上。她寫道:“今天下午在商場偶遇了一個跟兒子長得特別像的帥小伙。我的阿輝,你是不是特意讓媽媽和這個小孩相遇了。”

    臨別時,竇美娟給這兩個陌生人買了奶茶,還加上了他們的微信。

    “兒子”上門看望

    丈夫得知竇美娟加了兩個小伙子微信后,讓她和兩個年輕人多聯系,她卻擔心是否會打擾到兩個年輕人。但對兒子難以抑制的思念,還是讓她忍不住對兩個年輕人噓寒問暖。如果兩個年輕人不愿意和她聯系,她會把這次相遇當成一次美好的回憶。

    讓她沒想到的是,三個人真的慢慢通過網絡熟悉了起來。藍衣小伙叫張揚,在上海工作,另一名小伙叫大帥,在常州工作。商場偶遇那天,張揚剛結束在無錫的出差工作,來常州看望朋友。得知大帥的宿舍離自己家不遠,還是一名來常州工作的外鄉人,竇美娟專門去給他送了自己包好的餛飩。

    來自陌生長輩的熱情招待讓兩個年輕人非常感動,尤其是進一步了解了陳嘉輝的故事后,張揚和大帥決定周末來看望竇美娟夫妻。為此,張揚特意從上海帶來了點心特產。

    12月10日上午,夫妻倆知道這個消息后,高興又慌亂,她不知道如何招待這兩個年輕人,但又想看到那張酷似兒子的臉。竇美娟找來兒子的戰友來家中作陪,幾個人難得熱鬧地吃了一頓火鍋,她和丈夫都很開心,“好像兒子平時回家一樣。”

    張揚說,他進屋后就被客廳里擺放的照片震了一下。初遇時,因為竇美娟出現得太過突然,他和朋友一度以為遇到了騙子,后來才知道這是一位可憐的母親。兩個人說不出更多安慰的話,只能加上竇美娟的微信,也算給她一點安慰。他也沒想到,一周后,自己和朋友真的來到這位陌生而熱情的阿姨家中做客。

    飯桌上,大部分時間都是竇美娟在講陳嘉輝的過往,丈夫在旁邊補充。張揚和大帥拘束但認真地聽著,越聽心里越不是滋味,越不知道如何開口。他們能感覺到,竇美娟一直沒從兒子去世這件事里走出來。

    怎么才能算走出來呢?竇美娟說,“走不出來,只能慢慢把它留在心里。”現在,她還會把陳嘉輝的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把衣柜中的衣服歸攏得整整齊齊。她有時候還會給陳嘉輝發微信,逢年過節還發紅包,但她又不敢打開兒子的手機看到這些。

    張揚只呆了兩三個小時,又回了上海,但是他和大帥還會繼續與竇美娟保持聯系。這兩個年輕人希望,他們能帶給竇美娟夫妻一些安慰。

    • 微笑
    • 流汗
    • 難過
    • 羨慕
    • 憤怒
    • 流淚
    責任編輯:王蘭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