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處常態化防控,愿如常煙火早日到來
▲12月14日,北京大興經開區,北京義利面包食品有限公司的面包生產線生產達到飽和狀態,確保商超不斷貨。圖/大興區宣傳部供圖
據新京報報道,截至2022年12月14日14時,記者進行北京疫情風險等級查詢發現,北京市全部區域已處于常態化防控。
這是自疫情發生以來少有的一幕,也是個標志性的時刻,意味著從風險等級來說,北京已無高風險區域。那些帶有紅色感嘆號的標記,在系統顯示里正式消失了。也無怪乎消息一經發布,就獲得輿論的廣泛關注。
當然,這不是說疫情沒有了傳播風險、沒有了人員感染,目前北京市新增感染者還處于快速增長期。相信很多市民自己或是親朋,已經出現感染的癥狀,全市上下也都在積極地抵御當前的疫情沖擊。所以,“高風險區域”的消失,并不意味著疫情風險消失,而是防控策略的重大變化。
過去以劃定風險區域、進行人員管控的方式,已經逐漸不再大規模使用。雖然現階段我們仍需盡可能減緩疫情的傳播擴散,但要把精力節約出來,集中力量、抓住重點,通過適當的防護和管理措施減少疫情對正常社會秩序的影響,有序、平穩實現防控策略的轉換。
這也在一些具體的措施中體現了出來。比如北京已經著重強調構建完善分級診療服務網絡,提倡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居家隔離康復,病情較重時轉診至大型醫院。同時還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支撐作用,全市互聯網醫院44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167家,都可為患者提供線上服務。
可見,如今北京正根據疫情形勢變化,把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上來,集中精力保健康、防重癥,尤其注重加強對脆弱群體的保護。這種調整是疫情防控三年以來的成果體現、經驗總結和順勢而為,是一次工作重心的調整,也是科學防控一以貫之的體現。
所以,當前全市處于常態防控、高風險區域“消失”,也彰顯了決心:北京正在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防疫“新十條”,為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而不懈努力。
近期,類似的信號也在頻繁傳遞。前不久,北京市出臺《北京市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助企紓困的若干措施》,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推動經濟回穩向上;就在這幾天,北京的公園、電影院相繼取消查驗核酸證明,進出京跨省團隊旅游也正式恢復。這些都表明,雖然疫情形勢仍然復雜,但全市上下都在朝著正常的生活狀態勇毅前行。
當然,在新形勢下落實新的防控任務并不容易,尤其是防控策略轉換的當口,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緊張、焦慮甚至是諸如過度囤藥、盲目用藥等過激的反應。在此也呼吁廣大市民,無論任何時候疫情防控都需要所有人同向而行,在眼下,我們就格外需要科學理性看待病毒,從專業部門獲取科學防疫知識,共同經受當前的考驗。
這或許也是北京市疫情風險等級新變化的另外一層含義:并不是病毒不存在了,而是我們面對疫情都更加篤定、沉穩、理性,無論是個人防護意識,還是醫療機構的救治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我們也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高峰一定能夠平穩過去,如常煙火一定會早日到來。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